河声丨一张儿童票的舆论撕裂:规则坚守与人文关怀能否兼容?
发布时间:2025-08-13 11:20:20 浏览量:2
8月12日,福建龙岩“女子带四个娃坐高铁被要求补3张票”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将铁路儿童票规则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事件中,单亲妈妈独自带4个孩子(两名6周岁以上,两名6周岁以下)坐高铁回娘家探亲,上车后主动提出为两名年满6周岁的孩子补票,但列车工作人员依据“一名成年旅客仅可免费携带一名6周岁以下儿童”的规定,要求其还需为其中一名未满6周岁的儿童补票,共计补三张儿童票,女子认为规定不合理,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 ,并在事后发视频向相关部门要说法。
从规则角度来看,铁路部门的规定清晰明确。根据中国铁路12306规定,随同成年人乘车的儿童,年满6周岁且未满14周岁的应当购买儿童优惠票;年满14周岁的应当购买全价票。每一名持票成年人旅客可免费携带一名未满6周岁且不单独占用席位的儿童乘车,超过一名时,超过人数应当购买儿童优惠票。这样的规则制定并非无的放矢,一方面是为了保障运输秩序,避免因过多免票儿童导致车厢拥挤,影响其他乘客的乘车体验;另一方面也是从安全角度考虑,明确成年人对儿童的监护数量,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更好地保障儿童安全。在这起事件中,工作人员按照规定要求女子补票,是履行职责的体现,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若因个体的特殊情况随意通融,规则便失去了权威性和公信力。
但从情理的角度出发,女子作为单亲妈妈独自带4个孩子出行,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她主动为超龄的孩子补票,足以表明并非有意逃票,在面对额外补票要求时情绪激动,也不难理解。女子质疑规定与国家鼓励生育政策相悖,并非毫无道理。在全面二孩及三孩政策推进下,多孩家庭日益增多,铁路部门的儿童票规则却未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缺乏对多孩家庭实际困难的考量,难免让人觉得规则过于冰冷。
此次事件也反映出铁路部门在规则执行与服务体验之间,亟需找到更好的平衡。在购票环节,铁路部门可以优化系统,当识别到携带儿童人数超过免费标准时,自动提醒家长补票,避免上车后才产生纠纷;在沟通方式上,工作人员应更加柔性、耐心,多站在旅客的角度解释规则,而不是机械地执行。同时,相关部门也应适时对“免费携带儿童”的人数限制等规则进行评估,结合当下生育政策和社会实际,考虑推出家庭套票、亲子组合票等,既保障运营秩序,又能满足多孩家庭的合理需求。
公众在关注这起事件时,也应理性看待规则与情理的关系。同情弱者是人之常情,但不能以牺牲规则为代价;理解女子的难处,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视制度。规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只有在规则的框架内,合理兼顾情理,才能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体权益的双赢。这起事件不应仅仅是一次网络热议,更应成为推动铁路部门完善规则、优化服务的契机,让规则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