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好留守儿童的“心灵田”
发布时间:2025-08-13 03:44:47 浏览量:3
本报记者 咸文静
第一次听到王俭锋和马莲滩村的故事是在今年4月。在我的采访对象中,一门心思为村上谋发展的驻村干部不少,为老乡解决急难愁盼的也不少,但将村上的留守儿童作为自己工作重点的,不多。
王俭锋是一个会让人意外的采访对象。操着一口地道的民和方言,结果是甘肃天水人;看起来是个钢铁直男,却总能关注到孩子内心深处的脆弱敏感;对于大家来说,他是亲密无间的好伙伴,可一旦有谁犯了错,王叔叔就会瞬间切换到“严父”模式。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以马莲滩村为例,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这让他们家里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在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同时,对于一些孩子来说,精神层面的匮乏才是他们面临的困境。与祖辈间的代沟、与父母长时间分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庞杂的网络信息带来的冲击……都成为成长道路上的问题。
就像文章中写到的那样,“一老一小”的留守问题在农村十分普遍,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从小处看,关系到他们的家庭;往大里说,关系到我们的未来。
从乡村振兴角度来看,留守儿童的成长应当与乡村全面振兴相辅相成。全面振兴的乡村能够为留守儿童的幸福成长提供基础保障,不远的将来,他们又可以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内生动力。王俭锋用真心真情关爱留守儿童,体现了新时代年轻干部的担当作为,也是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保障体系的一种探索。让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暖心故事,在广袤乡村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