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上“孩子只想回酒店”一幕:炸出多少自我感动的家长
发布时间:2025-08-12 20:28:19 浏览量:3
01
前几天,热搜上挂着这样一则视频,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
视频中,妈妈趁着暑假带小孩去成都玩一圈,期待通过这次旅行,能让孩子见见世面。
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段充满欢乐的亲子时光,但没想到——
孩子却全程低迷,始终提不起兴致,去哪里玩都非常不情愿。
而当问他觉得哪里最好玩的时候,孩子的回答总是:
“酒店。”
在路上说的最多的话也都是:
“我想回酒店。”
“我不想走了”,“还有多久能回家”……
最后,看着已经躺在地上的孩子,这位妈妈只能无奈地感慨:
“建议不要带小孩出去旅行,他们根本不需要见世面。”
这则视频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很多网友都感同身受,纷纷分享起自己的"血泪史":
“带她们去西藏,去布达拉宫,去新疆,去赛里木湖,去看大熊猫,去看兵马俑……不及楼下一个充气城堡。”
“去深圳挖沙子,去汕头挖沙子,去海口挖沙子,去厦门挖沙子……不管去哪里,只要有沙子就一定是挖沙子。”
“我家的开开心心出门,骂骂咧咧回来。对各个景点都不感兴趣,一会又闹着买吃的。”
评论区里,过来人们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关键:
“孩子需要体验,是用身体去感受世界,只有成人才用眼睛看世界。所以要带孩子去有参与感的地方,海边捉蟹,沙漠挖沙,游乐园畅玩,而不是去看名胜古迹。”
还有网友直言不讳:
“就是妈妈自己感动自己,小朋友并不需要去外地,长大了才有旅游的概念,现在去海边、游乐场、动物园就好了。”
你会发现,带孩子出门旅游确实是这样。
家长花了大量时间和金钱,用心规划行程,期望带孩子度过一个愉快假期的同时,还能给孩子涨涨见识。
毕竟,古话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可没想到,孩子却对景点毫无兴趣,双方期待值严重错位,最终演变成了"花钱买罪受"的尴尬局面。
不仅都玩得不开心,甚至还可能引发吵架,影响亲子关系。
02
孩子不开心还倒是其次,更关键的是——
有些家长根本不管孩子的身体状况,只想着多去几个景点,最后都把孩子给累倒了。
今年的暑假旅游,已经坑惨了一批又一批人。
因为今年暑假的气温非常高,很多地方都直接破了历史纪录。
动辄36℃以上的酷暑天气,在太阳底下几分钟就汗流浃背。
可即便如此,仍有不少家长执着地带着孩子奔赴那些"火炉"城市。
因此,在全国很多热门的旅游城市,都不约而同地响起了孩子们热疯后的哭闹声。
孩子们都热到怀疑人生,表示跟着爸妈出来一点都不幸福。
不少家长在规划亲子游时,总想把所有热门景点"一网打尽"。
不仅自己要当旅游“特种兵”,还要拉上孩子一起。
有位网友就在网上问大家:
"第一次带孩子来北京,计划凌晨3点看升旗,上午逛故宫、南锣鼓巷和王府井,下午再去颐和园、圆明园,这样的行程可行吗?"
底下网友回应:"孩子是跟你们有仇吗?"
确实,顶着高温天气,一排队就一两个小时,有些大人都顶不住,更别说孩子了。
在各大景点,几乎每天都要来几趟救护车。
有儿科医生也表示,暑假以来接诊的儿童热射病患者明显增加,其中不少都是在旅游途中热出来的。
还有很多孩子抵抗力差,根本不适应其他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一去旅游就状况百出。
有家长分享——
带孩子去三亚旅游时全家吃了同样的海鲜大餐,结果大人安然无恙,孩子却上吐下泻还发高烧,最后不得不提前结束行程
更棘手的是混合感染病例。
有位2岁小朋友因为旅途中的饮食杂乱,先后出现肠胃炎、病毒性感冒症状,连医生都难以判断确切病因。
就连奥运冠军杨威也在社交平台透露,只是带孩子去珠海玩了一趟,结果两个娃都发高烧了,直接烧到了39.5度。
更可怕的是,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网红景点,正在成为亲子游的"隐形杀手"。
8月6日,新疆某地的一处“网红吊桥”发生触目惊心的一幕:
许多游客还在桥上拍照打卡,忽然吊桥就突然断裂了,很多人直接掉进了下面的河流里。
有个孩子也掉了下去,旁边人一直在给他做心肺复苏,妈妈哭得痛心不已,看得让人揪心。
8月9日,又有一个7岁的北京男孩铠铠,在云南大理苍山走失。
据报道,铠铠是一个自闭症儿童,父母给他报了一个户外独立营,希望他能学会一点生活自理的能力。
这个独立营收费还不便宜,每周收费3800元。
7个小朋友由4个老师照料,但在上山采菌子的时候,就那么一疏忽,铠铠就走丢了。
只能说,有些"带娃旅游"根本不是让娃去见世面,而是带娃去渡劫。
而当旅行变成一场折磨,当景点打卡变成一种负担。
这样的亲子游,不仅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更可能给孩子留下不愉快的记忆。
03
在网上,曾有个著名的“带娃旅游鄙视链”,说是:
一等假期,带孩子出国,开拓国际视野;
二等假期,国内名胜巡礼,打卡各大5A景区和网红地标;
三等假期,周边公园野餐,郊区农家乐采摘,或是干脆宅家阅读写字,被戏称为"寒酸玩法"。
不知不觉中,旅行里程仿佛与孩子未来的竞争力挂起了钩。
似乎去的地方越多,见的世面也就越多。
正是因为这无处不在的“教育焦虑”,让现在的家长兴起了一股“带娃旅游”热。
现在可以明显感觉到,就算体验不佳,就算开销不小,但很多家长们还是要硬撑着
在这背后,其实是一场无比沉重的“教育竞赛”。
而有一句话说得好:
带孩子出去旅游的核心,不是出过多少地方,而是让孩子在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好奇与安全感。
孩子的眼界,不在于他去过多少地方,而在于他学会了如何观察和思考这个世界。
所以,不是说不要带娃去旅游,而是要跳出"打卡式旅游"的思维定式,把握这三个核心原则:
首先,学会"慢旅行"。
一定要放弃赶场式的行程安排,不仅大人疲惫,孩子更是苦不堪言。
那不是旅游,而是另一种方式的“精神上班”。
要让自己和孩子慢下来。
就算一天只去一个地方,但只要高质量的沉浸在其中,绝对比走马观花去十个地方更值得。
其次,让孩子主导节奏。
允许孩子在一处沙滩玩上一整天。
尊重他们对路边野花、小昆虫的好奇。
千万不要以为花了钱却一个景点都没打卡,太亏了。
事实上,孩子的探索欲,往往就是在最简单的环境中被激发的。
最后,要做到有效陪伴。
放下手机,全身心投入互动。
与孩子分享旅行中的新发现,创造属于你们的专属回忆。
孩子可能记不住景点的历史典故,但一定会记得和你一起数过的星星、分享过的美食,以及你眼中专注的目光。
而这些,才是给孩子最大的财富。
感谢你读到最后,我是双木君。
*作者:双木君,一位三观正、思想深、态度明的90后中年男人,也曾鲜衣怒马少年时,但愿浮生看尽长安花。关注我,我会用独到的视角帮你解读世间万事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