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门再大 也不能盖过规则
发布时间:2025-08-12 17:32:40 浏览量:2
近日,一段“女子带四个娃坐高铁被要求补3张票”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该女子带四个孩子坐高铁回家探亲,其中两名儿童在6周岁以下,两名儿童已年满6周岁。女子提出给两名6周岁以上的儿童补票,列车员解释称一名成年人只能免费带一名6周岁以下儿童,要求还需给一名6周岁以下儿童补票。对此女子情绪激动,强调自己是单亲妈妈带4个孩子很不容易,并强烈质疑一名成人只能免费带一名6周岁以下儿童的规定不合理。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事件中往往存在“情绪放大效应”。现场的争执被拍下并上传网络,争吵者的音量、情绪会被无限放大,从而在舆论场中引发“谁的嗓门大,谁的声音就先被听到”的假象。但公共事务不能靠嗓门取胜,而必须靠事实和规则说话。
事情上了热搜后引发网友热议,而这一次,大多数舆论站在了规则一边。“带娃出行不等于通行证。”“不遵守规则,还理直气壮?”——评论区里,这样的声音占了绝大多数。也有人指出,女子带着四个孩子出行确实不容易,但不容易不能成为不买票的理由。这起事件的舆论走向,反映了公众对规则意识的逐渐成熟:同情弱者,不等于支持违规;理解难处,不等于可以无视制度。嗓门再大,也不能盖过规则的声音。网友的共识很简单:公共交通的秩序,需要所有人共同维护,而不是因为某一方的特殊处境就破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这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本共识。无论是普通旅客,还是带娃出行的家长,都不能因为自身处境特殊,就忽视对公共秩序的遵守。相反,正因为带着孩子,更应以身作则,让孩子从小理解并尊重规则,这是对社会和下一代负责的态度。
当然,从管理角度看,铁路部门也可以在制度执行与服务体验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例如,在购票环节增加提示功能,当系统识别到携带儿童人数超过免费标准时,自动提醒家长补票;在车上遇到类似情况时,可以采用更柔和的沟通方式,让当事人明白规则依据与补票流程,减少冲突的可能性。同时,在全面二孩及三孩政策推进下,多孩家庭日益增多,相关部门可否适时对“免费携带儿童”的人数限制进行评估,在保障运营秩序基础上考虑多孩家庭的合理诉求,比如提供家庭套票、亲子组合票等实用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