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城儿童友好丨海口以“校园体育+”激活城市“运动力”
发布时间:2025-08-11 17:45:47 浏览量:2
今年暑假,海口90所中小学校园运动场馆面向青少年定时免费开放,通过盘活场地资源,让孩子们假期有了更安全的运动好去处。与此同时,海口积极建设休闲健身公共空间,既助力青少年暑期强身健体,也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运动选择,激活城市“运动力”,助推椰城全民健身浪潮。
放眼望去,校门内外,处处有运动的身影。从校园体育到全民健身,当前,海口正通过体育设施设备的优化管理,推动运动场所智慧升级,持续提升城市温度,助推体旅融合发展,让“体育+”成为椰城越来越亮眼的招牌。
暑假期间,不少孩子来到海口市第一中学(高中部)游泳馆游泳锻炼。海口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苏弼坤 摄
盘活资源 开放校园提供场地
今年暑假,海口90所校园运动场馆面向省内外青少年定时免费开放,为孩子们提供更安全有保障的运动健身场所,开放的场馆包括游泳馆、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田径场等。
8月7日,在海口市琼山第四小学,居住在附近的孩子们在操场上打篮球。 海口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苏弼坤 摄
“盘活暑期闲置的运动场馆,可以让更多人受益。”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暑假期间,青少年户外活动需求增加,前来海口旅居的游客也有所增多,全市体育运动场所需求增大,而校园体育场馆却在暑期闲置,造成资源浪费。该开放举措既能吸引青少年走进运动场,锻炼身体、亲近自然,还能补充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在有效管理的前提下为更多市民游客提供运动场地。
开放的校园运动场馆,迅速成为海口青少年暑期的“出门优选”。连日来,记者走访多所学校发现,自场馆开放以来,每日均有青少年结伴前来,奔跑跳跃的身影、此起彼伏的欢笑,让暑期寂静的校园变得活力十足。
8月4日下午,家住秀英区长流镇博生村的初二学生杨丽婷与同伴相约来到海口市长流中学,在羽毛球馆展开“对决”,并进行“拉吊”等专业动作练习。作为该校羽毛球校队队员,每日练球已成为杨丽婷的日常习惯。校队指导教师柯党生在暑假期间也常来进行技术指导,让学生们的训练更加科学高效。
8月6日,在海口市长流中学,学生们在羽毛球馆内开展训练。海口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石中华 摄
部分乡镇学校也同步开放了校园运动场地。8月5日下午5时许,在海口市琼山区东昌学校操场上,孩子们或是跑步,或是打排球,在运动中挥洒汗水。该校校长陈川说:“开放运动场后,周边农场的孩子有了安全去处,还养成了运动习惯,家长们也能更安心地工作。”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师生的热情参与,各学校运动场馆逐渐形成了暑假期间的“第二课堂”。通过暑假锻炼与学期内体育课程的有效互补,孩子们能够更好养成强身健体的习惯。
此外,部分由第三方运营的校园游泳馆还开放了对外营业业务,允许市民游客入场运动。近日,记者在海口市第一中学(高中部)游泳馆看到,来自甘肃的63岁“候鸟”老人李致勇正在畅游。“学校提供了游泳的场地,非常方便我们健身锻炼。”他告诉记者,为鼓励自己坚持游泳,他特意在此购买了游泳年卡。
优化管理 运动条件“智慧升级”
近日,记者走访了解到,海口部分校内运动场馆将智慧系统纳入了安全管理。8月7日下午6时许,在海南华侨中学长彤学校免费开放的游泳馆内,孩子们正在水中练习。现场救生员符明阳说,游泳池安装了智能换水系统,24小时完成一次自动换水,确保孩子们游泳环境安全健康。
部分未免费开放运动场馆的学校,正忙着升级改造运动场馆。8月6日下午,海口市海景学校操场上,工人们正在进行智慧操场项目施工,一块与人同高的电子屏幕稳稳立在跑道旁。“设备安装完成后,孩子们可以自己操作,检测运动水平,进一步提升锻炼的科学性。”该校体卫艺处副主任吴英宇介绍。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海口市灵山中学运动场、海口市琼山中学羽毛球馆、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游泳池等校园运动场馆也正在升级或改造中。下一步,海口还将在全市推广智慧操场、智慧体育馆等建设,为青少年提供更科学便捷的运动条件。
此外,公园等校外运动场地也正朝着智能化方向优化。8月9日清晨,海口市金牛岭智慧体育公园内,市民李玉正在借助智能设备锻炼身体,数字屏幕记录着她的运动时间和消耗热量。像这样的设备,现场有十余台。据了解,近年来,海口市积极推进智慧体育公园建设,已建成174个“口袋公园”,结合“公园+体育”模式,打造了一批智能化、生态化的休闲健身公共空间,致力于让市民群众享受“15分钟健身圈”。“我们一家人有时会去公园、社区健身,有时会陪着孩子到学校运动场馆锻炼,现在海口的运动环境越来越好了。”市民吴燕笑着说。
体育“出圈” 激发城市运动活力
除了日常自发前往校内运动健身,这个暑假,椰城青少年的校外运动同样精彩。暑假期间,海口组织16所帆船帆板运动特色学校的学生,在位于西海岸的海口市青少年帆船帆板训练基地开展训练。孩子们在海面上“乘风破浪”,晴空下的彩帆片片,引得来往行人驻足观望。
据了解,近年来,椰城帆船帆板运动每年吸引超20万人参与体验。从青少年运动到全民健身,“运动热”催生出的椰城体育消费新场景,让“体育”成为城市魅力的鲜活注脚。
“慕名而来,我们在彩帆下圆梦了。”来自成都的小游客郑好和郑爱近日在该基地完成了为期一周的体验课。其母亲谢女士告诉记者,她们通过媒体了解到海口的特色水上运动,于是专门规划了“运动假期”出游计划并前来体验。“这比普通观光更有意义,我的朋友圈被赞‘爆’了。”谢女士说,她计划明年组织一期帆船帆板夏令营,让亲朋好友们“组团”来海口“运动游”。
海口市青少年帆船帆板训练基地负责人戴军介绍,今年暑假,基地日接待量突破300人次,游客类别包括企业员工、大中学生、亲子家庭等。
椰城体育新业态也吸引着外地投资者的目光。近日,记者在秀英区荣山寮村看到,赛艇、桨板等水上运动已成为村里新兴的“明星项目”。在该村的一家水上运动俱乐部,负责人陈宇告诉记者,他因看好海口的体育产业市场而来,现已推出了动力冲浪板等项目,满足游客运动体验的需求。
“目前已有3家水上运动俱乐部入驻。”荣山寮村驻村第一书记严雨介绍,俱乐部推出的单次运动体验和体育夏令营等旅游产品,让游客在村逗留时间从一两天延长至四五天,有效带动了村里餐饮和民宿的经营。
市旅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口将持续优化服务保障,深挖消费潜力,并认真总结暑期市场经验,对成功的新产品、新模式进行常态化、品质化提升,进一步打造更具市场活力的体旅融合产品。
“椰城体育还有更多潜力可挖。”海南省射箭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海口在满足市民游客运动需求的同时,还可统筹体育资源服务社会,如开展水上救生专业知识科普、结合专业体育知识推出康养系列活动等,让公益性体育运动环境与赛事经济、康养产业相融合,形成更完善的“体育+文旅”生态圈,擦亮海口体育特色招牌。
记者手记
透过“体育”洞见城市活力
晨曦中,市民群众利用社区体育设施锻炼健身;晴空下,四方游客驰骋海面,“打卡”海口特色运动;暮色里,校警目送满身汗水的少年走出校园运动场馆,仔细检查设施后缓缓关上校门……这些生动的日常场景,在海口的大街小巷谱写出充满活力的运动乐章,也展露了这座城市的旺盛生命力和脉脉温情。
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让我们看到了体育成为城市活力源泉以及发展引擎的无限可能:乡镇少年用体育充实假期,“候鸟”老人在此强身健体,外地少年追寻帆船梦来到海口,远方的投资者带着创业理想扎根椰城……这些举动超越了体育本身,体现出体育特色已然成为海口城市吸引力、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深入探访的过程中,我们也能触摸到海口体育存在的短板:部分学校因场地问题难以开放,智能系统推广面临预算缺口,“体育+教育+文旅”融合发展的机制还有待完善。但这些短板同时也指出了海口体育发展的努力方向,期待海口继续蓄力,创新机制,补齐短板,加速“体育+”产业蝶变,奋力续写城市新的活力篇章。
编辑:梁楠、和晓涵(实习)
审校:杨在锋
审核:海口市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