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为了“葵苗”向阳而生

发布时间:2025-08-11 10:16:33  浏览量:2

在“万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室”,万绘(后排右一)与检察官一起同孩子们开展暑期法治活动。

盛夏时节,蝉鸣声声。江苏省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小学校园里,浓密的树荫撑开一片清凉,教室中传来孩子们的阵阵笑声。原来,江苏省人大代表、该校教师万绘正与宝应县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门检察官一起,与孩子们进行暑期法治课的互动问答。你一言我一语的互动里,满是夏日的生机与活力。

从1985年那个雨天踏上乡村讲台,到如今在这片土地上坚守40年,万绘的故事就像一棵深深扎根泥土的老槐树,枝繁叶茂间,藏着对乡村教育最质朴的热爱。

那年她刚高中毕业,父亲想让她多些历练,把她送到了离家20多里的乡村小学。报到那天雨下得特别大,她沿着校门外蓖麻地的小路往里走,远远就看见头发花白的老校长举着旧伞,怀里紧紧夹着块塑料布,深一脚浅一脚地朝她快步走来。“那眼神里的期盼,像团火似的烫着我。”万绘说,就是那一刻,她忽然懂了:这里的孩子在等着她。

乡村学校师资匮乏,万绘努力将自己打磨成“全能选手”,除了任教语文、数学两门课程,她还兼职镇少先队辅导员。用田埂当写作稿纸,把农谚编成识字歌,带学生在草垛上数星星讲童话,她的语文教学总是独具一格,深受学生喜欢。孩子们总说:“听万老师讲课,就像在田埂上追蝴蝶,有意思!”

课余时间,她笔耕不辍,写下了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专业论文和教学设计,其中30多篇在国家、省、市级评选中获奖。万绘过硬的业务能力也吸引了城里的很多学校向她抛来“橄榄枝”,但她放弃了这些机会,“城里不缺我一个,但农村的孩子需要我”。万绘说,在她的悉心教导下,一个个乡村少年成为一只只“金凤凰”,飞出了田野,飞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讲台下的万绘,更是个不知疲倦的“大家长”。村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缺乏父母陪伴,万绘从细微之处着手,努力让孩子们感受家的温暖。每学期初,她蹬着自行车挨家家访,车筐里总装着铅笔、橡皮,还有给孩子们的糖果。时间久了,“万妈妈”成了她最亲切的称呼。

小菊姑娘父母离异后,万绘把她领回自己家,一住就是6年。每天给她洗衣做饭,夜里坐在灯下辅导功课,冬天把她冻得通红的小手揣进自己怀里焐着。如今,当年怯生生的“小雏菊”也成了一名教师,像万绘一样站在了讲台上。这样的事,在万绘执教的40年里数不清:个人捐款超60万元,资助100多个孩子上学,有人说她“太傻”,她却笑:“孩子能有出路,比啥都值。”

走出校园,万绘总想着为乡村孩子多“喊两声”。参加社会活动,她总缠着主办方要“5分钟”,讲讲留守儿童的孤单,说说乡村教育的难处。2014年,她牵头创办“万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室”,孵化注册“宝应县龙之情爱心协会”,先后吸纳了350余名成员,负责资助贫困家庭孩子接受教育,奖励潜心教学的优秀乡村教师。协会成立至今,已经帮助1000余名孩子圆了求学梦。

2018年当选江苏省人大代表后,万绘更加不遗余力地为农村学生发声。在参与人大组织的培训、调研、视察等活动中,针对留守儿童监管中存在的制度漏洞,她提交了《关于合力监管农村留守儿童的建议》,呼吁从制度层面为留守儿童撑起坚实“保护伞”。针对保障特殊儿童受教育权利,她还撰写了《关于优化农村小学智障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建议》,推动让农村各类儿童平等共享教育资源。

人大代表的身份和为民履职的深厚情怀也让万绘与检察工作结下不解之缘,对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她总是热心参与,并积极建言献策。在推动构建“六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过程中,她充分发挥在基层一线教书育人的优势,分享了围绕农村未成年人保护,特别是留守儿童保护的观察与思考,为检察履职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指导意见。如何帮助受侵害未成年被害人走出“围城”,以及建立科学有效的罪错未成年人行为分级干预机制,万绘多次受邀参加公开听证会、检察开放日等活动,在心理疏导、家校协同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注入了来自基层的实践智慧。

万绘始终关注加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培养,对检察机关“法治副校长”“普法进村居”等工作充分认可并积极支持,不仅为检察官们法治授课的主题和内容出谋划策,设计更符合农村留守儿童特点的法治课程,更是主动搭建桥梁,多次邀请宝应县检察院的检察官们走进“万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室”,共同前往周边多所镇村小学开展普法巡讲。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和人民教师,我深知肩上的重任,矢志守护乡村教育的根脉,只为每一株‘葵苗’都能向阳而生、温暖绽放。”万绘的奋斗身影,早已和乡村的田野、教室的铃声融在一起,成了乡村教育振兴路上最动人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