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漆扇遇见留守儿童:庐江18名乡村孩子的非遗暑期课
发布时间:2025-08-05 18:28:31 浏览量:1
距离新学期还有一个月,9岁的王悠然终于完成了人生第一件艺术品——把罗昌河的晚霞“装”进漆扇里。7月30日,在庐江县罗河镇这场特殊的非遗课上,18名留守儿童用千年工艺绘制出心中的家乡...
据统计,罗河镇暑期留守儿童独处时间日均超8小时。当城市孩子辗转于兴趣班时,他们的选择往往是手机或电视。罗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依托庐江县第七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情暖罗河 益童启航”项目,联合镇民政、妇联、团委及九久志愿团共同策划,通过非遗文化体验为辖区18名留守儿童编织了一个充满知识与欢乐的暑期记忆。
活动现场,九久志愿团的志愿者化身“文化使者”,向孩子们讲述漆扇的历史渊源与制作工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漆扇以漆为墨、以扇为纸,通过滴漆、搅漆、入水、提扇等步骤,在扇面留下独一无二的纹理。“这种‘入水成画’的技艺,就像我们的人生,每一笔都充满未知与惊喜。”志愿者宋然腾手持漆扇示范时,孩子们瞪大眼睛,发出阵阵惊叹。
在实践环节,孩子们化身“小小非遗传承人”,在志愿者指导下调配天然大漆颜料。有的选择“青山绿水”主题,以青绿为主色调勾勒出阳家墩景区的层峦叠翠;有的则以“家乡晚霞”为灵感,用橙色、粉色描绘出罗昌河畔的夕阳。当扇面浸入漆液的瞬间,色彩如流水般晕染开来,形成独一无二的纹理,孩子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原来每一把漆扇都是大自然的画作!”一名小朋友举着自己创作的“晚霞扇”兴奋地说。
此次活动是罗河镇暑期关爱儿童行动的缩影。据悉,自7月以来,全镇已开展“五彩假日”暑托班、敲门行动等系列活动6场,覆盖留守儿童、困境儿童100余人次。通过入户走访建立“一童一档”,联合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提供心理疏导、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等“订单式”服务;九久志愿团则开设非遗传承、绘画创作等特色课程,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我们不仅要为孩子们的暑假增添色彩,更要为他们的成长筑牢坚实根基。”罗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计划在辖区内中心村设立“儿童成长关爱实践基地”,整合更多社会资源,拓展关爱服务维度,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家庭联动”的未成年人关爱网络,让每一朵“祖国的花朵”都能在全方位呵护下茁壮成长。
撰稿:杨洁 审核:吴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