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过暑假 | 暑期儿童运动损伤高发,避开这些“雷区”,让快乐不打折
发布时间:2025-08-08 09:11:08 浏览量:2
暑假是孩子们能尽情撒欢儿、享受户外活动的欢乐时光。但这个阶段也是儿童运动损伤的高发期。夏季白昼时间长,孩子们户外活动增多,受伤概率相应增加;同时,旺盛的生长发育使得骨骺在这一时期更为活跃,也更易受到损伤。
易发生损伤的危险场景
1.“生活伤”是儿童骨折最常见的形式。约53%的骨折出现在家庭生活场景中,从高处跌落(如从上铺、窗台、阳台坠落)、被家具砸伤等是常见致伤原因。
2.约16.5%的损伤发生在校园环境中,源于体育活动或娱乐活动时的摔伤与冲撞。
3.10%的儿童骨折发生在游乐场内,因从攀登设施跌落导致骨折,手腕、前臂和肘部是典型受伤部位。
4.其他20%左右的损伤和骨折,分布于多种场景中,如交通事故、故意伤害、其他偶发事件等。
儿童运动损伤预防妙招
运动前准备
充分热身:先进行5~10分钟慢跑等全身性活动,再针对性活动头部、手腕、膝盖、脚踝等关节(每个关节活动10~15次);根据运动项目,增加专项热身动作,如打篮球前可做原地高抬腿、侧身跑等,帮助身体进入运动状态。
检查装备:选择透气、吸汗、宽松的运动服装,根据运动类型挑选适配的鞋子;参与轮滑、滑板、骑行等运动时,正确佩戴头盔、护膝、护肘等防护装备。
了解场地:运动前仔细检查场地,户外需清理石头、树枝等障碍物,避开湿滑区域;室内则要确认设施牢固、照明充足。
运动中注意事项
合理控制强度:依据儿童年龄和身体素质安排运动量,学龄前儿童每次运动不超过30~40分钟,学龄儿童控制在1~2小时;密切观察儿童身体反应,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不适症状时,立即停止运动并给予适当休息和补水。
严守运动规则:培养儿童团队合作与公平竞争意识,避免争强好胜,如接力赛跑中规范交接棒动作。
掌握正确技巧:复杂运动项目需在专业教练指导下学习,尤其是下腰、一字马等高危动作更应充分热身、量力而行;避免模仿危险、不规范动作,如蹦床时避免多人同用,游泳时不尝试未掌握的高难度跳水动作。
运动后恢复
放松拉伸:运动后先进行慢走等缓冲活动,再进行全身拉伸,重点放松运动中使用频繁的肌肉群,每个拉伸动作保持20~30秒。
补充营养:及时补充温开水或运动饮料,恢复身体水分和电解质;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水果、面包、牛奶。
观察身体:运动后持续留意儿童身体状况,轻微擦伤及时清洁消毒,关节疼痛可冰敷缓解;若出现关节变形或持续肿胀、疼痛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
暑假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好时光,只要做好预防,就能大大减少孩子运动损伤的发生。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安全玩耍,尽情释放活力,收获一个无忧无虑、健康快乐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