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区人大:103位人大代表为97名留守儿童筑造“成长港湾”
发布时间:2025-08-07 17:55:02 浏览量:4
六月,阳光透过徐溜中心小学浓密的枝叶,洒在孩子们奔跑嬉戏的操场上。市人大代表、天山集团副总裁周淮英站在一旁,目光温柔地追随着一个刚收到新书包、笑得格外灿烂的小女孩。“关爱孩子,不是一场‘突击战’,”她轻声道,话语里藏着暖意“它需要细水长流的陪伴和汇聚八方的力量,为他们真正筑起一个遮风挡雨的‘港湾’。”在淮阴区徐溜镇,这个由镇人大主导、人大代表冲锋在前、社会各界接力的“成长港湾”行动,正以制度化的温情与创新性的实践,为97名困难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充满希望的晴空。
精准破题,“代理家长”让爱不缺席
徐溜镇,地处偏远,外出务工潮带来的是日益凸显的留守儿童问题——亲情缺位、陪伴缺失、成长路上荆棘暗生。如何让人大代表的履职触角延伸到这群最需要关爱的孩子身边?徐溜镇人大交出了一份创新答卷:设立“人大代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室”,打造融合“守护、暖心、平安、红色”功能的“成长港湾”,并发动全镇103名人大代表集体“上岗”,成为97名困难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
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名号。每一对“亲子”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与承诺。工作室为“代理家长”们配备了详实的《工作指导手册》,确保代表们做到“三知三多五个一”:
“三知”:知孩子基本情况、知家庭详细背景、知在校具体表现——摸清家底,精准画像。
“三多”:多沟通(电话、微信常联系)、多走访(季度必访,风雨无阻)、多解难(学业、生活、心事,事事关心)——情感在线,行动到位。
“五个一”:每周一次学习生活联系辅导、每周一次与监护人或老师沟通、每月一次实地家访、每学期一份个性化帮扶计划、每年一份履职总结报告——机制保障,长效陪伴。
这些“代理家长”们的身影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中,送去的不仅是书包文具、米面粮油,更是一声声关切的问候、一次次耐心地倾听、一份份温暖的鼓励。一个腼腆的孩子小声地说:“‘代表阿姨’经常来,教我写作业,带我去公园,像妈妈一样,我感觉很安心。”工作室还精心策划了“心愿认领”(点亮孩子的小小心愿)、“信笺传情”(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等特色活动,让情感的纽带在一次次互动中悄然系紧、日益牢固。
系统护航,从基础关爱到心灵守护
关爱,需要常态化、系统化的支撑。徐溜镇人大依托工作室,将关爱行动融入日常,活动常态化:“快乐星期天”的课业辅导与兴趣课堂、“四季关爱”的节日慰问与季节关怀、“暑期关爱行”的安全教育与拓展实践,构成了贯穿全年的关爱网络。服务多元化:课业难题有人辅导、兴趣爱好得到培养、卫生习惯有人教导、安全知识牢记心间——全方位守护孩子的成长需求。机制长效化:建立了“信息动态管理、精准结对帮扶、定期谈心沟通、应急快速响应”四项核心保障机制,确保关爱不漏一人、响应迅速及时。
然而,镇人大深知,留守儿童的心灵世界更需要阳光。在工作室的推动下,专业的心理咨询力量被引入校园。镇人大主席说:“物质的帮助是基础,心灵的守护才是根本。”在“留守儿童”专业工作室,这里环境温馨,有专业心理咨询老师的常态化进驻。这里,不再是简单的房间,而成了孩子们可以敞开心扉、倾诉烦恼、寻求专业支持的“心灵港湾”。沙盘游戏、绘画治疗、团体辅导……专业的心理干预手段,正悄然抚平孩子们内心的褶皱,引导他们健康阳光地成长。
资源汇聚,“助学”跃升“铸魂”
“单次的爱心涌动固然感人,但持久的温暖更需制度的活水长流。”高山道出了工作的核心。为此,徐溜镇人大创新构建“人大代表+爱心企业(人士)”结对机制:
代表牵线:人大代表利用自身资源和影响力,积极对接社会爱心力量。资金托底:镇人大设立专项助学金,每年动员企业家及乡贤等爱心人士捐赠,同时联合各部门统筹使用专项经费,确保关爱行动“细水长流”。平台聚力:将分散的爱心资源有效整合,精准输送到最需要的孩子手中,形成“代表牵线搭桥、爱心出资助力、儿童稳定受益”的良性循环。
关爱行动的内涵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实现了从“助学”到“铸魂”的华丽转身:“城乡儿童手拉手”,打破地域隔阂,让城乡孩子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开阔视野;“传统文化进乡村”:书法、戏曲、非遗项目走进校园,在孩子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职业启蒙体验”:走进企业、农场,在孩子心中描绘未来的职业蓝图。
物质、心理、文化“三管齐下”:物质援助解决现实困难,心理关怀守护健康成长,优秀文化滋养精神世界,为留守儿童构建起立体、丰满的成长支撑体系,着力培育时代新人。
履职闭环,涓涓暖流育栋梁
从镇人大关注推动与制度设计,到103名人大代表化身“代理家长”躬身力行;从政府部门协同保障,到资金高效运作、社会爱心汇聚——徐溜镇成功打造了一个“人大监督引领→代表行动落实→资源有效整合→关爱精准落地→儿童切实受益”的履职闭环。在这个闭环中,人大制度的刚性监督与人大代表履职的柔性关怀完美融合,焕发出强大而温暖的力量。
如今,在徐溜镇的校园里、村落间,那些阳光下奔跑的矫健身影,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孩子们脸上日益绽放的自信笑容,都是这份履职答卷最动人的注脚。这股由人大代表率先垂范、社会各界爱心涌动的暖流,正持续不断地浇灌着乡村的幼苗。它守护的不仅是孩子们当下的快乐与安全,更是在他们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赋予他们追逐梦想的勇气和力量,助力他们未来成长为建设美丽家乡、报效伟大祖国的栋梁之材。徐溜镇人大的“成长港湾”,已成为乡村教育振兴路上的一道温暖风景,映照着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