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云南巧家:志愿服务点亮留守儿童暑期生活

发布时间:2025-08-07 11:34:13  浏览量:3

云南巧家:

志愿服务点亮留守儿童暑期生活

七月盛夏,暑气蒸腾,巧家县的乡村校园与社区儿童之家却充满活力。为缓解暑期留守儿童“看护难”问题,巧家县全面启动留守儿童暑假集中托管服务,以“学校+社区”双轨并行、“教育+关爱”双向发力,为孩子们打造安全、充实、快乐的假期。一场由“家校社”共筑的爱心接力,正为孩子们的假期铺就温暖底色。

精准覆盖

织密“校家社”联动托管网

此次暑期托管服务从7月10日持续至8月10日,面向全县6岁至16岁的留守儿童、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及其他有需求的儿童,按照“精准覆盖、应托尽托”原则,构建起“学校为主、儿童之家为辅”的服务网络。

乡镇中心小学成为托管“主阵地”——当托管人数达50人以上时,学校便化身暑期乐园;50人以下的托管服务,则由村(社区)“儿童之家”温情承接。从县城到乡村,一张细密的托管网,让每一个需要陪伴的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暑期港湾”。

多彩课堂

让成长在快乐中发生

走进立鹤小学托管点,教室里的朗读声、操场上的欢笑声、手工室的剪刀声交织成夏日乐章。这里创新推行“学校+社工组织”双轨联动模式,22名教师志愿者不仅辅导作业、引导阅读,还开设美术、音乐、体育、手工等兴趣课程;专业社工团队则通过心理游戏、个案辅导等为困境儿童提供情感支持。

“作业遇到不会的立刻就能问老师,还能和小伙伴画画、打乒乓球,甚至还学会了26个英文字母!”代萬萱小朋友兴奋地说,“老师讲的红色故事里,我认识了很多革命英雄人物呢!还有美味的午餐,这个暑假太开心啦!”

在玉屏街道邱家屿儿童之家、迎江社区儿童之家,老师们带着孩子们彩绘面具、玩团队游戏,师生辅导作业的间隙总有笑声飞扬;在大寨镇托管班,中国象棋、软笔书法、红歌传唱等课程,让孩子们在文化浸润中增自信、立志向。

针对部分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的问题,红山乡托管班打出“组合拳”:用红色绘本阅读替代刷视频,使85%的孩子减少了手机的使用;通过集体实践课消除孤独感,有60%的孩子主动参与团队活动;一对一个性化辅导纠正行为习惯,让70%的孩子养成了每日阅读的好习惯。四年级学生赵瑛琪从“手机不离手”到成为手工课“创意之星”,其用废旧纸箱制作的“红军背包”模型,还在红色文化展示课上获了奖。

多方合力

筑牢安全与关爱双防线

托管服务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跨部门协作。巧家县教体局、民政局牵头摸清儿童底数,确保宣传动员“无死角”;教体局主导“一校一策”精准定制方案,让托管服务贴合每个乡镇的实际需求。

安全是底线,更是红线。巧家县市场监管部门实施餐饮安全全程监管,从食材采购到餐食制作,守护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公安、水务等部门联合开展校园周边风险联防联控,河道边、公路旁的警示设施与动态巡防构筑立体安防体系。

共青团巧家县委动员80余名志愿者加入,志愿者覆盖返乡大学生、教师、社区干部、社工等多类群体。为确保服务质量,团县委联合多部门开展岗前培训,并足额发放志愿者补贴,构建规范化服务保障体系‌。

此外,巧家县科协联合总工会开设前沿科级科普课程(编程),让孩子们触摸科技前沿;巧家县妇联协同交管大队实施“平安童行”专项行动,通过交通安全情景模拟+知识竞答,让“红灯停、绿灯行”的意识深植心间;巧家县文化馆开设“古诗词赏析”课堂……多方资源汇聚,让托管服务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温情回响

不止托管,更是成长的陪伴

“孩子们在这里不仅完成了作业,更学会了合作与表达。”志愿者教师邝振虹感慨道,“跳出常规课堂,我才更明白教育的本质——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陪他们慢慢长大。”

从作业辅导到兴趣培养,从安全守护到心理疏导,巧家县的暑期托管服务早已超越“看护”本身,成为孩子们的“成长加油站”“情感避风港”和“梦想启蒙地”。

这个夏天,巧家的留守儿童不再孤单。多样化课程活动充实假期生活,更拓展了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这场温暖的“爱心接力”,正以最质朴的方式,守护每一颗童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关爱中向阳而生。

今日推荐

来源/昭通日报 记者 苏燕 通讯员 谭昌国 饶 兵 实习生 陈宏媛 文/图

终审/胡华玉 编审/保进 刘玉 校对/何淑倩格 编辑/马思

投稿/ ztsxwzx@126.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