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科普|儿童哮喘并非“长大自愈”

发布时间:2025-08-07 06:33:33  浏览量:1

一、什么是儿童哮喘?科学认识是关键

30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当然导致这个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家长我们很难完全杜绝疾病的发生,但是我们却又不能坐视不理。首先我们要知道儿童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以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通俗来讲,患儿的气道对冷空气、过敏原(如花粉、尘螨)或病毒感染的刺激异常敏感,容易发生肿胀、黏液分泌增多,从而出现呼吸不畅。并且这种炎症反应并非一次性,而是长期存在,因此哮喘需要持续管理而非临时应对。家长们需要意识到哮喘并非“长大自愈”:部分家长误以为孩子长大后哮喘会消失,但若不规范治疗,可能影响肺功能发育,导致平时运动等生活受限,甚至增加成年后慢性肺病的风险。但是通过医院合适的检查,规范的药物控制、定期监测和良好的随访,大部分患儿能正常生活和运动。

二、这些症状别忽视!儿童哮喘的“隐秘信号”

哮喘的典型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和胸闷,但许多表现易被家长误认为“体质弱”或“普通感冒”,经过一些常规治疗后就忽视,但是“好好坏坏”,忽视这些容易被混淆的警报。所以以下是需要警惕的细节:

1.典型症状

反复喘息:呼吸时发出类似哨音的“咻咻”声,尤其在夜间或活动后(如跑跳、大笑后)。

持续性干咳:咳嗽超过2周,抗生素治疗无效,且凌晨或夜间加重。

呼吸急促:轻微活动即出现气短,甚至需要张口呼吸或耸肩用力。

2. 易被忽视的“非典型表现”

运动不耐受:孩子跑步、跳绳后频繁咳嗽或主动要求休息,可能被误认为“缺乏锻炼”。

长期“感冒”:反复被诊断为“支气管炎”,但治疗后症状仍周期性出现。

误以为的睡眠质量差:因夜间咳嗽或呼吸不畅频繁醒来,导致白天精神萎靡。

所以,平常所说那些“孩子只是爱咳嗽,多喝热水就行”“喘息声是感冒引起的,不用太紧张”的表现背后,真相是这些症状经过常规治疗反复发生,需及时就医让医生排除哮喘!

三、春季为何是儿童哮喘的“高危期”?

春季是过敏原和呼吸道感染的双重“攻击期”,那对于我们家长来说以下因素需高度警惕:

1. 过敏原的激增

春季花粉大量飘散,像树木(如杨树、柳树)和花草花粉随风传播,易引发过敏反应。

尘螨与霉菌的出现:春季潮湿温暖,床褥、地毯中的尘螨繁殖加速,浴室、厨房的霉菌也易滋生,特别是梅雨季节,更是潮湿难耐。

2. 气温波动与感染风险

春季冷热交替,其昼夜温差大,容易刺激气道,诱发痉挛。

各种病毒活跃: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感染高发,并且伴随开学小朋友的聚集,病毒交叉感染风险大大增加,更可能加重哮喘症状。

3. 家长容易忽视的细节

像未及时清洗空调滤网或是更换空气净化器的滤网和清洁,容易导致积聚在里面的灰尘反而大量在室内播散。

四、春季预防哮喘:家长可以落实的生活管理

儿童户外可以戴儿童专用口罩,同时避开花粉浓度高的时段(晴朗、有风的上午)。举个例子,如果对花粉严重过敏的小朋友,一旦有喘息症状或是征兆,就不要到花园及植物茂盛的地方,平时的话可以让医生评估小朋友的严重级别来作出相对应的方案。如果暂时不能明确的话,我们首先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温度以18-20℃为好,减少潮湿环境,可减少室内螨虫的繁殖和霉菌生长。

装潢力求简单洁净,勿用毛绒地毯;尽量使用没有甲醛的被褥、床垫,避免使用羽绒、皮毛等制品;勤洗被褥,多晒太阳;最好使用吸尘器打扫房间,避免尘土飞扬;有条件的可以使用合格的净化器辅助,室内要避免刺激性气体,如吸烟、樟脑丸等有刺鼻或是挥发性气味的物品,不种花草;不养宠物;还有一般海鲜以及鱼虾蟹等均可引发哮喘发作的食物,哮喘小朋友应避免食用。

家长不要恐惧运动,可以给小朋友选择适度运动,只要能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不但能够有效增强心肺功能,而且对控制病情大有帮助。特别是游泳、慢跑、骑自行车等低强度活动,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喘息,只要合理合适进行,对小朋友的帮助是会很大的。

还有合理穿衣应对天气变化:采用“洋葱式穿衣法”,方便随时增减衣物。外出时用轻薄围巾遮住口鼻,避免直接吸入冷空气。

当然少不了规范用药与监测,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这类控制性药物,需长期规律使用,不可因症状缓解而擅自停药。对于家长也建议学习一些基础的哮喘知识了解吸入装置使用技巧和应急预案。同时按医生指导做好定期复查,监测肺功能。

五、紧急情况!这些信号需立即就医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即使日常管理到位,哮喘仍可能急性发作。若孩子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就医:

小朋友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无法完整说话,无法平卧,幼儿哭吵,嘴唇或指甲发紫。

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时药物无效:使用雾化治疗后,症状未缓解或1小时内反复发作。

小朋友的身体异常:比如我们常说的出现“三凹征”(锁骨、胸骨、肋间肌凹陷),或烦躁不安、大汗淋漓。

六、长期管理:让孩子自由呼吸的未来

儿童哮喘的长期控制需要家长、医生和孩子的共同配合,要按照医生给的治疗方案规律、长期、持续及个体化的治疗,定期检查,逐步达到控制及停药。

建议小朋友家长建立“哮喘日记”:记录症状、用药情况和自测的峰流速值,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支持:避免过度保护,有的家长可能觉得孩子有哮喘,就要规避一切体育活动,恰恰相反,鼓励孩子参与适龄活动,不要让小孩子觉得自己和同龄人有“不一样”,同时告知老师或学校校医病情,能及时帮助观察小朋友在校情况。

按时的疫苗接种:例如每年接种流感疫苗,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注意卫生工作包括勤洗手、勤换衣,良好的个人卫生也是减少交叉感染风险的方法之一。

我们要知道,规范管理的哮喘患儿即使目前肺功能欠佳,在成年后肺功能仍可接近正常水平或正常。所以春季虽是高发期,但科学预防和积极干预能让孩子享受健康的童年时光。

作者:陈善佳 上海市儿童医院呼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