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指甲问题不可小觑:湖南省儿童医院皮肤科两月余接诊933例
发布时间:2025-08-04 22:34:48 浏览量:2
8月1日上午,湖南省儿童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孙磊接诊了一名11岁男孩陌陌(化名)。陌陌妈妈自述孩子双手指甲近半年来逐渐变白、变浑浊,部分指甲增厚变形,尝试多种方法无效,孙磊通过详细的问诊、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陌陌最终被确诊为甲癣(俗称“灰指甲”)。
孙磊表示,儿童指甲,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身体小部件,却像一面“健康镜子”,悄悄反映着孩子的身体状况。湖南省儿童医院皮肤科最近两月余接诊了933例甲病患儿,从陌陌这种甲癣到常见的甲沟炎再到罕见的甲软骨瘤,不少家长因忽视早期信号而延误了治疗,陌陌的案例也警示广大家长及儿童,儿童指甲异常需及时就医,切勿自行用药延误病情。儿童指甲问题为何频发?哪些症状需要立即就医?家长又该如何做好日常防护?
儿童指甲问题高发,这些“小异常”藏着大隐患
湖南省儿童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孙磊介绍,近两个月接诊的933例患儿中,甲营养不良占45%,真菌感染(甲癣)占25%,甲沟炎占比15%,其余为咬甲癖、外伤引起的甲损伤、甲软骨瘤等。这些问题看似“小毛病”,却可能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甚至生长发育。
常见儿童指甲问题
1. 甲沟炎
甲沟炎是儿童常见的指甲问题,多因啃指甲、撕倒刺、修剪不当、鞋子挤压等导致甲沟损伤,细菌趁机入侵引发感染。初期表现为指甲边缘红肿、疼痛,严重时会出现化脓、肉芽增生,甚至波及整个指甲周围。孩子若频繁哭闹、拒绝触碰手指,或指甲边缘有明显红肿,需及时就医。切勿自行挤压排脓,以免感染扩散。
甲营养不良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类疾病的统称。部分因为缺乏维生素(如维生素A、B族等)或微量元素(锌、铁等)所致,部分因为外伤或咬指甲所致,部分继发于某些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等所致,部分与遗传有关。它的常见症状包括:指甲变薄变脆、表面凹凸不平(像“顶针”)、出现白色斑点或横纹、甲板与甲床分离等。需要注意的是,甲癣与甲营养不良往往表现很相像,容易混淆,需要及时皮肤科就诊通过真菌检查与皮肤镜检查等来明确诊断。
很多家长认为甲癣(灰指甲)是成人病,其实甲癣并非成人专属,儿童也可能患病。儿童甲癣多由家人交叉感染引起,往往是家长有甲癣或手足癣未及时治疗,同时患儿共用拖鞋、毛巾就很容易诱发甲癣。甲癣初期表现为指甲颜色变灰、变黄,甲板增厚、变脆,严重时整个指甲会脱落。儿童甲癣需及时就诊,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安全的抗真菌药物,必要时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同时彻底消毒孩子的生活用品,避免反复感染。
4. 外伤导致的甲损伤
孩子跑跳时撞到硬物、被门夹到手指甲或足趾甲,或长期穿不合脚的鞋子,都可能导致甲下出血(指甲变紫黑色)或甲板脱落。若损伤较轻,可冷敷止血并观察;若指甲松动、出血量多,需及时就医,避免甲床受损影响新指甲生长。
指儿童反复、不自觉地啃咬指甲或指甲周围皮肤的一种行为习惯,多见于3-10岁的儿童,主要表现为反复啃咬指甲,导致指甲边缘不整齐、变短、变薄,甚至出现指甲变形、出血、感染等情况。部分孩子还会咬指甲周围的皮肤,引起皮肤破损、红肿、倒刺增多等问题。常见原因有心理因素:比如紧张、焦虑、压力大(如刚上幼儿园、家庭环境变化等)、无聊时容易出现;看到别人咬指甲,孩子可能会模仿并形成习惯;有些孩子在缺乏安全感时,会通过咬指甲来寻求自我安慰。一般来说,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和心理成熟,咬甲癖会自行缓解。家长可通过多陪伴、鼓励孩子,帮助其缓解紧张情绪,减少咬指甲的行为。如果情况严重(如指甲严重受损、出现感染等),可寻求医生或心理医生的帮助。
指发生在儿童指甲根部(甲母质)的一种色素细胞良性增生,表现为指甲上出现一条或多条纵向的黑色或棕色条纹,颜色均匀,边界清晰,通常从指甲根部一直延伸到指尖。大多数儿童甲母痣是良性的,但少数可能存在潜在风险,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展为恶性黑色素瘤。家长需密切观察条纹的变化,如出现宽度突然变宽、颜色加深或不均匀、边界变得模糊、指甲破损、周围皮肤出现黑斑或红肿等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到皮肤科就诊,必要时通过皮肤镜检查或病理检查明确性质。定期随访观察,必要时手术切除。
7.甲下骨瘤
儿童甲下骨瘤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指(趾)甲下方的良性骨肿瘤,又叫甲下骨疣或甲下骨软骨瘤。由过度增生的成熟骨组织构成,常发生于手指或脚趾的末节指骨(指甲下方的骨头),多见于青少年和儿童。
这种肿瘤较小时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生长,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导致甲变形(如隆起、凹陷、变厚)、局部肿胀、按压时疼痛,甚至影响指甲正常生长。甲下骨瘤属于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恶变可能性极低。若肿瘤较小、无明显症状,可定期观察,监测其大小变化。若肿瘤引起明显疼痛、指甲严重变形或影响日常生活,通常需要手术切除,术后一般恢复良好,复发率低。
指严重感染(如手足口病后)、高热、外伤、某些药物反应或全身性疾病(如川崎病)可能导致指甲暂时性脱落现象,严重时会累及所有的指甲及趾甲。家长一般不需要担心,新的指甲一般会很快长出来,如果长出的新甲仍有脱落或者断层现象建议及时就诊。
儿童指甲护理:做好这几点,减少“小麻烦”
预防儿童指甲问题,日常护理是关键。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正确修剪指甲:“两不两要”原则,不要剪太短,指甲长度以超出指尖1-2毫米为宜,避免损伤甲沟;不要剪成圆弧状,剪成平直形状,防止指甲向甲沟内生长。要用专用工具,给孩子准备单独的指甲剪,定期消毒,避免与成人混用;要及时处理倒刺,发现倒刺时,用剪刀从根部剪掉,切勿直接撕扯。
2. 纠正不良习惯:告别“啃咬”和“撕扯”
啃指甲、撕倒刺是导致甲沟炎的重要原因。家长要耐心引导孩子改正,比如通过玩具、绘本转移注意力;若孩子因焦虑、紧张而啃指甲,需关注其情绪状态,及时安抚。
3. 注意饮食均衡:为指甲“补充营养”
指甲的健康生长需要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支持。日常饮食中,要让孩子多吃鸡蛋、牛奶、瘦肉(补充蛋白质),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以及坚果、海产品(补充锌、铁等)。挑食、偏食的孩子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营养素。
4. 做好卫生与防护:减少感染风险
勤洗手:督促孩子饭前便后洗手,保持手部清洁,避免细菌滋生。避免共用物品,家人有脚气、灰指甲时,要单独使用拖鞋、毛巾,并及时治疗,防止交叉感染。保护指甲,孩子玩耍时避免接触尖锐物品,穿合脚的鞋子,运动时可根据情况佩戴防护手套。
这些情况,必须立即带孩子就医
当孩子出现以下症状时,家长切勿拖延,应尽快带其到儿科或皮肤科就诊:指甲周围明显红肿、化脓,孩子疼痛剧烈;指甲颜色异常(变黑、变紫、变灰),且范围逐渐扩大;指甲大面积脱落,或甲板与甲床分离;指甲问题持续超过2周未改善,或反复发作;同时伴随其他症状,如发热、皮疹、脱发等(可能提示全身性疾病)。
孙磊强调,儿童指甲问题的治疗需兼顾安全性和有效性,家长不要自行给孩子使用成人药物(如某些药物可能不适合幼儿)。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外用药物、口服药物或局部护理方案,多数患儿经过规范治疗后都能恢复正常。
指甲虽小,却是孩子健康的“晴雨表”。儿童指甲问题不容忽视。家长平时要多留意孩子的指甲状态,做好日常护理,发现异常及时干预。很多指甲问题,早期处理只需简单的护理或补充营养就能解决,但若拖延成慢性问题,不仅治疗难度增加,还可能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让我们从关注孩子的“小指甲”开始,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