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儿童抽动症不用慌!眨眼皱眉按太冲,摇头耸肩按涌泉!家长必看!

发布时间:2025-08-04 21:33:00  浏览量:2

#中医在治疗多动症上有何妙招呢?#

儿童抽动症不用慌!眨眼皱眉按太冲,摇头耸肩按涌泉!家长必看!

在一个宁静的午后,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洒在课桌上。小明正认真地听老师讲课,突然,他毫无征兆地开始频繁眨眼,像是眼睛进了沙子。紧接着,他又不由自主地皱起眉头,小鼻子也跟着一耸一耸的。

周围的同学纷纷投来异样的目光,小明却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动作,小脸涨得通红。老师以为他在调皮捣蛋,严厉地批评了他。小明满心委屈,却又无法解释。

放学回到家,妈妈发现了他的异常,心疼不已,却又不知所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小明的这些表现很可能是儿童抽动症在作祟。

你知道吗,根据权威数据,我国儿童抽动障碍患病率为 2.5%,按此估算,患者人数近 1000 万 。每 10 个孩子中,可能就有 1 个正在遭受抽动症的困扰。

儿童抽动症主要表现为多种不自主的异常运动与发声,早期常见面部肌肉抽动,如频繁眨眼、挤眉、耸鼻等,之后还可能出现摇头、耸肩、肢体不自主抽动,甚至喉部发出异常声音

可别小看这些症状,它们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伤害。那面对抽动症,家长们该怎么办呢?别着急,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几个中医穴位抚愈方法,助你轻松应对。

很多孩子像小明一样,总爱眨眼睛、皱眉头,甚至挤鼻子。家长们可能以为孩子只是养成了坏习惯,却不知道这多是 “肝风上扰” 所致。

中医古籍《内经》有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肝主疏泄,当孩子常哭闹、情绪急躁,或者吃太多辛辣零食时,就容易让肝火旺,进而生 “风”。

股 “风” 向上冲到眼部,就引发了抽动。那该怎么应对呢?

”太冲穴是肝经原穴,就像是肝经的 “出气筒,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间凹陷处。每天晚上睡前,家长们用拇指轻轻按揉孩子双脚的太冲穴,每次 3 分钟,以孩子有轻微酸胀感为宜。

按揉时,让孩子深呼吸放松。坚持这样做,真的能清泻肝火、平息肝风。有的家长按揉一周左右,就惊喜地发现孩子眼部抽动慢慢减轻了。可为什么按揉太冲穴会有这么神奇的效果呢?接下来,咱们继续看。

有些孩子会频繁咧嘴,喉咙还老是发出 “吭吭” 声,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多与脾虚有关。

中医认为脾胃是身体的 “营养加工厂” ,《黄帝内经》提到 “脾主肌肉” ,当孩子挑食、吃太多冷饮甜食,脾胃就会变弱。脾胃一弱,痰湿就容易堆积,向上影响咽喉和面部肌肉,导致不自主抽动。

遇到这种情况,足三里这个穴位就派上用场啦。足三里是健脾要穴,在膝盖下 3 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家长用手掌根从孩子膝盖向下推揉足三里,每次 5 分钟,力度要轻软。这个动作能帮孩子健脾胃、化痰湿,让气血生成充足。

有家长反馈,搭配每天给孩子喝一小碗山药小米粥,健脾效果更好,孩子喉咙 “吭吭” 声逐渐减少了。那推揉足三里具体是怎么调节脾胃功能,减少痰湿的呢?别急,答案马上揭晓。

还有些孩子爱摇头、耸肩,甚至肢体抽动,这往往是 “肝肾阴虚” 引发的虚风。孩子生长发育快,如果先天不足或者熬夜多,肝肾阴液就不够。肝失滋养,就容易生风,导致肢体不自主运动。

中医古籍《小儿药证直诀》说:“脾虚则肝木乘之” ,也说明了肝肾之间的密切关系。这时,涌泉穴就能发挥大作用。

涌泉穴是肾经要穴,在足底前 1/3 凹陷处。每晚睡前,先用温水给孩子泡脚,然后用拇指按擦涌泉穴,每次 2 分钟,以足底微热为宜。肾阴足了能滋养肝,肝风平息了,摇头耸肩的频率就会慢慢降低。

看到这里,家长们肯定好奇,为什么泡脚后按擦涌泉穴效果更好呢?别走开,马上为你解答。

这些中医穴位抚愈方法不用吃药,每天花 10 分钟左右就能做,非常适合家长们在家给孩子调理。但要注意,这些方法仅作为日常辅助。若孩子抽动症状严重,一定要及时就医 。同时,家长们平时要多给孩子陪伴和鼓励,少批评指责,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恢复也至关重要哦。

数据及文献来源:

极目新闻《明星夫妇自曝儿子被确诊抽动症,专家:全国患儿近 1000 万人,5 至 10 岁最多见,易误诊》

健康杭州《【专家在身边】责骂会起反作用!孩子总爱挤眉弄眼、撇嘴耸鼻…… 要警惕这种障碍!》

儿科老中医朱盛国《孩子抽动症别焦虑!一碗健脾安神汤,孩子不再眨眼清嗓子!》

有来医生《儿童抽动症的表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