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宝宝BUS翻车背后:腌臜广告频现,儿童乐园沦为流量屠宰场

发布时间:2025-10-30 02:57:54  浏览量:1

媒体报道,当三岁孩子指着手机屏幕问“什么是三女共侍一夫”时,杜女士气得浑身发抖。她一把夺过手机,卸载了那个曾让她信赖的“宝宝BUS”——这个装着儿歌、动画的早教APP,如今竟成了低俗广告的集散地。

“开屏跳转擦边直播,弹窗推送情色视频,关闭键小到根本点不到!”一位家长在社交平台愤然写道,“孩子吓哭了,我气得手抖。”

这不是孤例。从“灰色调女鬼广告”到“50万生活费”的恶俗标题,从自动下载不明软件到免密支付误购商品,宝宝BUS的广告乱象如同病毒般蔓延。而这一切,发生在专为0-8岁儿童设计的启蒙软件中。

有家长录屏取证:开屏广告关闭键小如针尖,孩子稍一点击便跳转至美女跳舞视频、小说APP甚至自动下载软件。更讽刺的是,这些广告多数瞄准家长群体:医美、购物、抽奖……“防不胜防”,一位妈妈无奈道,“孩子误点后,免密支付买了条虚拟狗,98元瞬间蒸发。”

现在的问题是,这种情况不是宝宝BUS独有的,当然不是,就连知名的国企“中国移动”也不能脱俗,所以是不是宝宝BUS们觉得,“他摸得我也摸得”么。然后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这些广告哪来的,怎么来的。

为何儿童软件充斥成人广告?宝宝BUS2021年招股书揭露了残酷真相:超七成收入依赖广告分成2018至2020年,其广告收入从1.85亿飙升至4.98亿,占比突破76%。

说白了营收方式主要就是:APP接入互联网广告联盟客户(百度、谷歌等)的程序化广告SDK,获得分成收入。作为一个早教APP,营收高度依赖广告很怪异。百度百度此时又有百度的影子,那么这个联盟是谁在经营,这种狗皮膏药不是已经被清除互联网环境了么,怎么还有人钻空子,监管监了什么,又管了什么。

“一个早教APP,营收结构却像流量贩子。”产业观察人士直言,产品缺乏对婴幼儿的敬畏心,翻车是迟早的事。

10月29日,宝宝BUS终于致歉,称“立即停止合作、强制拦截广告”。但家长们的记录显示,类似问题早在去年9月就已爆发。有家长控诉:“投诉像石沉大海,直到这次闹上热搜才回应。”

更讽刺的是,2023年2月,宝宝BUS旗下两款产品就因“侵害用户权益”被工信部通报。天眼查显示,该公司还多次卷入著作权纠纷。此次整改承诺,究竟是被舆论逼出的危机公关,还是真正痛定思痛?

但宝宝BUS的案例尤为刺痛——当商业变现的贪婪碾压教育初心,当算法推送的无差别攻击连幼儿都不放过,其实这种算法的屠刀,在很多知名的APP也同样存在,就连我一度喜欢的“当当云读书”,在我不经意升级后,也打开APP就跳出莫名其妙的广告,而“跳过”的按钮总是很隐蔽。我们不得不追问:这些企业的底线在哪里?监管的刀刃何时落下?

宝宝BUS的翻车,是商业模式的失败,如果他仅仅就是靠广告说明他的主营内容是不成熟的,且不论版权的争议,其实这何尝不是企业责任感的崩塌。

九晨财关认为,如果连儿童内容都要靠腌臜广告苟活,如果整改总在曝光后才启动,家长的信任终将耗尽。其他行业也是如此!不一一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