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儿童智能产品乱象频出,孩子的守护容不得“亡羊补牢”

发布时间:2025-10-29 20:11:52  浏览量:2

□吕旭阳(山西大学)

近日,有网友反映,在打开宝宝巴士旗下一款“宝宝巴士儿歌”APP时,开屏会跳转到含有成人内容、低俗擦边直播等不适合儿童观看的第三方广告,引发家长担忧。10月28日,宝宝巴士品牌客服表示,非会员状态下APP内确实会展示由第三方平台投放的广告,但平台会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核监督。审核过程中难免存在疏漏,如出现低俗等不适宜的广告,属于“异常情况”,将反馈至技术部门进行排查处理。(10月28日 经视直播)

小学生APP打卡跳绳弹出性感美女主播、女高中生线上自习室连麦遭遇“变态”私信骚扰、电话手表惊现不良言论……近几年来,这些看似零散的“异常情况”,实则暴露了儿童智能产品领域从设计、运营到监管的系统性漏洞,面对祖国未来的花朵,绝不能仅仅只有出现问题后进行“亡羊补牢”的“致歉”“反省”,而应该一开始就防患于未然。对于儿童智能产品,社会各方该给出“放心答案”了。

一方面,这些出问题的企业并没有承担起社会责任。这些企业能够牢牢占据市场,靠的正是“儿童向”的信任标签:家长愿意为“益智”“安全”付费,儿童喜爱其产品内容。相较于其他产品的用户,儿童产品受众因年龄和认知限制,一旦接触到色情内容或不当言论,受到的不利影响无疑会更显著。因此,这些企业自身应该明白,赚“孩子的钱”就得担“护孩子的责”,一旦把“儿童向产品”当成营销噱头,那就要承担起更加严格的社会责任,容不得半点马虎。

另一方面,这些出问题的企业的产品中出现色情、不当言论等内容,已经涉及到了违法的问题。《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宣扬淫秽、色情、暴力、邪教、迷信、赌博、引诱自残自杀、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网络信息。”企业在真正出现事故之后再进行的所谓的“反馈排查”,既消除不了对孩子的潜在伤害,也掩盖不了前期审核失职的法律责任。

如此多起事件的发生,“曝光-整改-再曝光”的反复循环,恰恰说明“事后补救”根本不是解决办法,真正的负责应该是在产品设计之初就把“儿童安全”焊死在流程里。这其实不是“技术难题”,只是企业愿不愿意下力气投入的“选择问题”。儿童智能产品的核心受众,是辨别力尚未成熟的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和民族的希望,更加需要整个社会格外的关心和爱护。不管是法律规定、监管部门都应该更加严格,做到“零容忍”;企业也该认识到并且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把“儿童保护”当成必答题而非选择题;家长和学校多加监管和引导,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和辨别能力……多方形成共同合力,真正给社会一个“放心答案”。

比起“亡羊补牢”的“致歉”“反省”,社会更需要的是每一款儿童智能产品都能做到“广告无低俗、内容无风险、审核无疏漏”。当每一家企业都把“保护儿童”放在利益之上,家长才能真正安心,孩子才能在数字世界里安全成长。这其实不是过高的要求,只是儿童产品行业最基本的底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