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大家发现了吗?我们总在逼孩子认错?这背后的暗伤让人心疼

发布时间:2025-10-29 11:37:12  浏览量:2

文/叶子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儿上,大部分家长总是这样:

收拾不完的玩具,写作业的磨蹭,吃饭时的小动作…我们总在重复着让孩子承认错误,却忘了审视自己。

同事小张昨天跟我说:这两天,她又因为儿子西西玩完玩具不收拾和她杠上了。

桌上、床上、地上,到处都是小零件、玩偶和轻黏土。

看到这一幕,她那股无名火就上来了:“说过多少遍了,玩好玩具自己收拾!”

她把西西喊过来,一边收拾一边念叨,非要他承认错误才罢休。结果呢?两个人都不开心。

我说小张太执着于让孩子明白“秩序感”,孩子却觉得妈妈真讨厌。最后还得妈妈来收拾残局。

这不只是一个家的情况吧?你是不是也经历过这样的拉锯战?

生活中,我们总忍不住站在过来人的角度,指出孩子的各种“不是”:不收拾玩具、不按时写作业、写作业坐姿不对、吃饭动来动去、睡前杂事太多……

每当因为这些事起争执,我们习惯性地问:“这样做对吗?”或者“你有没有做错?”如果孩子认错了,我们就觉得教育到位了;如果孩子不认,不是说教到精疲力尽,就是无奈放弃。

可真相是:无论孩子认不认错,下次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玩具收拾了但没收拾好,作业按时完成了但正确率不高,吃饭不动了却吃得少……

当我们发现这样的循环对改变孩子行为毫无帮助时,该调整的不是孩子的“错误”,而是我们自己的教育方式

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犯错,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

可人又总会犯错。社会有法律和规章制度来约束,但家里没有这么硬的规矩,才会出现“你说你的,她听她的”这种局面。

孩子无疑是家里最弱势的。

他们理性思维还没成熟,在话语权上毫无优势,就像没有律师辩护的当事人,总是那个“被教育”“被承认错误”的一方。

这样的不对等沟通,造成了深深的误解:“我说的你不听”“我要怎么说你才肯听”。误解慢慢变成了一种固执:“你承认错了,我才会不说”或“你承认错了,我才知道你听明白了”。

这种固执背后,藏着三种让我们心疼的逻辑:

这是家长最理直气壮的借口。

收拾玩具是为建立秩序感,好好吃饭是为长个子,写作业上辅导班是为前途……

似乎所有的“我说你”都能包装成“为你好”。

但孩子敏锐地察觉到,很多“为你好”背后是“为我自己好”:收拾玩具是我看着心烦,好好吃饭是我要急着刷碗,写作业上辅导班是我也想偷懒……

试问,有谁在被批评指责时,会真心觉得这是为自己好? 更何况是理智脑还没发育完全的孩子。

这是成年人惯用的伎俩,本质上是动物的原始属性——控制欲

因为我是你爸妈,你应该听我的;我经验丰富,你应该听我的;我是过来人,你应该听我的……

更过分的还有:我供你吃穿,你就该听我的。这些都是控制欲在作祟。

我们连自己的人生都掌控不好,却妄想掌控另一个独立个体的人生。

家长的权威里,还掺杂着太多成年人的面子和傲慢。

孩子的世界是主观的、充满想象力的,成年人的世界却太现实、太客观。

孩子喜欢玩过家家,我们觉得幼稚;孩子想要一个拥抱,我们却把他们推开……

我们总用成年人的尺子去量孩子的世界,然后指责他们不合标准。

其实需要改变的是我们。

要放下家长的身段,蹲下来和孩子交流,俯下身倾听他们的心声,放下面子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

当我们不停地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孩子真的会不停地犯这样的错误。

这不是巧合,而是负面暗示的强大力量。

破解这个僵局的方法很简单:下次在逼孩子认错前,先停顿十秒钟,问问自己:到底是孩子真的错了,还是我想让孩子认错?

看见孩子的闪光点,孩子才有闪光点

当我们把目光从孩子的“错误”上移开,才能看见他们真正的光芒。

各位家长朋友们,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是不是也曾发现自己陷入了逼孩子认错的循环?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育儿心得,我们一起学习做更好的父母!

点赞、收藏这篇文章,下次想要发火时,记得回来看看。

改变,从我们自身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