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停火”第十天:咖啡馆遭导弹袭击,45人丧生含12名儿童
发布时间:2025-10-28 21:02:40 浏览量:1
2025年10月的那个星期天,距离国际社会高调宣布加沙停火刚好十天。
加沙中部的阳光难得穿透了多日的硝烟,照在临时安置点的帐篷上,也照向了不远处的Twix咖啡馆。
这家常聚集着年轻人和自由职业者的小馆子,前几天刚恢复了零星生意,成了这片废墟里少有的烟火气来源。
没人能想到,这缕烟火会在上午时分被一枚无人机导弹彻底掐灭。
爆炸声撕裂空气的时候,咖啡馆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人,他们大多是从帐篷里出来透气的年轻人,有的想点一杯热饮,有的只是想和朋友聊聊接下来的打算。
导弹精准击中大门的瞬间,三个人当场倒下,数名伤者在碎石堆里挣扎。
消息像电流一样窜过安置点,当天上午,加沙各地陆续传来爆炸声,南部的汗尤尼斯、北部的加沙城边缘,多处民用设施遭到空袭。
到了傍晚,加沙媒体办统计的伤亡数字定格在45人死亡,这是所谓“停火”生效以来最血腥的一天。
十天前,当各国领导人通过卫星连线宣布停火协议生效时,加沙的难民营里曾响起过短暂的欢呼。
人们从地下室和防空洞里钻出来,看着满目疮痍的家园,心里都揣着同一个念头:战争总算要结束了。
有人开始盘算着回去看看自家房子还剩多少残骸,有人拿出藏起来的工具准备修补帐篷,还有老人翻出了保存完好的种子,想着开春能在废墟边种点蔬菜。
这种对和平的渴望,在持续多年的战乱里早已被磨成了最朴素的执念。
但现实给了所有加沙人一记响亮的耳光,从停火生效的第三天开始,空袭和炮击就没真正停止过。
以色列方面每次都会给出“打击恐怖分子据点”的解释,可被炸的从来都是民房、商铺和救援通道。
Twix咖啡馆爆炸当天的45名死者里,有12名是儿童,最小的才两岁,当时正跟着母亲在附近的流动摊贩买零食。
到这天为止,停火协议下丧生的巴勒斯坦人已经超过100名,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阿布·沙班一家的遭遇,成了这场“停火”最残忍的注脚,这个有四名成年人和七个孩子的家庭,最小的孩子刚满五岁。
停火第九天,他们坐着亲戚的车从南部安置点返回加沙城,想看看被炸毁的家是否还能找到些有用的东西。
车辆行驶到扎耶顿区时,一枚导弹从空中落下,整辆车被掀翻起火,救援人员赶到时,只能从扭曲的金属残骸里辨认出11具遗体。
这样的灭门惨案,在“停火”期间已经发生了三起,每一次都伴随着以色列军方“误击”的轻描淡写。
比轰炸更让人绝望的,是无处不在的封锁,在加沙,轰炸声响起时,人们的第一反应不是躲进防空洞,而是冲向附近的市场。
Twix咖啡馆爆炸当天,加沙城最大的临时市场里挤满了人,人们攥着仅有的钱疯狂抢购面包和饮用水,货架被抢空后,有人甚至开始争抢地上散落的碎饼干。
这种恐慌并非毫无缘由,停火协议里承诺的人道主义援助,从一开始就成了空头支票。
根据联合国和加沙媒体办的联合统计,停火协议明确规定每天应向加沙输入600辆救援卡车,里面装着食物、药品和生活用品。
可实际情况是,十天里平均每天进入的卡车还不到15%,最多的一天也只有87辆。
世界粮食计划署还算幸运,提交的530辆卡车申请被批准了,虽然运输过程中还会遭到多次检查延误;而联合国近东救济署就没那么顺利,他们准备的6000辆救援车,一辆都没能通过以色列的检查站。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对救援通道的刻意封锁,萨拉赫丁大街作为加沙南北贯通的主干道,是运输救援物资最高效的路线,可停火后以色列方面一直禁止救援车辆使用这条道路,理由是“存在安全隐患”。
这导致北部地区的援助物资严重短缺,加沙城北部的几个难民营里,已经出现了因饥饿晕倒的儿童。
南部的拉法口岸则始终处于关闭状态,这里是加沙与埃及连通的唯一通道,原本是接收国际援助和运送重伤员出国治疗的关键节点,如今却成了一道隔绝希望的高墙。
伤员无法外出救治,学生不能复学,难民回不了家,加沙人被困在这片弹丸之地里,忍受着饥饿和死亡的威胁。
有医疗人员透露,由于药品短缺,很多重伤员只能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接受手术,一些本可救治的伤员因为无法及时获得抗生素而失去生命。
学校更是成了奢望,大部分校舍被炸毁,剩下的也都成了临时安置点,孩子们只能在帐篷外的空地上用树枝写字,他们的课本早就被埋在了废墟之下。
最荒诞的是以色列对“停火”的随意操纵,就像控制一个开关,星期天刚进行完大规模轰炸,造成45人死亡,到了星期一,以色列军方就通过发言人宣布“恢复停火状态”,仿佛前一天的血腥从未发生。
这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操作,在停火的十天里已经上演了三次,每次轰炸后,国际社会都会发出“呼吁克制”的声明,可这些声明从来没有转化为实际行动,更没能阻止下一次轰炸的发生。
有人曾统计过,停火期间以色列方面发布的“停火声明”和“轰炸通知”数量几乎持平,这种把停火当儿戏的态度,本质上是对生命的极度漠视。
在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中,加沙人的生命似乎从来都不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他们的伤亡数字只是报告里的一串冰冷符号,被炸毁的家园只是地图上的一个标记。
这种冷漠比轰炸本身更让人感到刺骨的寒意,面对这样的处境,加沙人没有选择放弃。
他们在废墟里寻找食物和水源,在断壁残垣中搭建临时住所,在没有信号的地方四处走动寻找手机信号,只为给远方的亲人报个平安。
他们在废墟上种下种子,在帐篷里教孩子读书,用最朴素的方式对抗着绝望。
对他们来说,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抵抗,是对那些试图摧毁他们生活的人的最有力回应。
Twix咖啡馆爆炸事件后,一位幸存的年轻人在废墟的墙壁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们不是数字,不是战争的背景板,我们和全世界的人一样,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有活下去的资格,我们只是想看到明天的太阳。”
这句话道出了所有加沙人的心声,他们想要的从来不是什么特殊待遇,只是一份安稳的生活,一份不被随时打断的和平。
如今的加沙,每一个“暂时安静”的日子,都像是从死神手里偷来的喘息。
但加沙人依然在坚持着,他们在废墟中搭建起临时的厨房,为邻居分发仅有的食物;他们自发组织起来救助伤员,用有限的资源提供帮助;他们在夜晚的帐篷里点亮蜡烛,给孩子们讲过去的故事,告诉他们不要放弃希望。
这些微小的举动,汇聚成了一股顽强的生命力,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顽强地生长着。
国际社会需要明白,真正的停火不是一纸空文,不是发言人的一句声明,而是要让加沙人能安心地走出帐篷,能吃上热饭,能让孩子回到学校,能让伤员得到救治。
那些所谓的“停火协议”如果不能保障最基本的人权,不能阻止轰炸和封锁,那它就不是停火,只是暂停的屠杀,一个随时会被重新启动的暂停键。
加沙的天空不该只有硝烟,加沙的孩子不该只能在废墟中长大,加沙人的生命不该被随意践踏。
当我们谈论停火的时候,首先要记住的是,和平的前提是对生命的尊重,任何无视生命的“停火”,都只是一场自欺欺人的骗局。
而这场骗局,已经让太多加沙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