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挨着还能开个什么店
发布时间:2025-10-27 03:06:57 浏览量:2
这挨着还能开个什么店
每天路过小区楼下那排商铺,你是不是也犯过嘀咕?
早点铺、水果店、理发屋……该有的好像都有了。
再开一家,能做什么不重复又能活下去的生意?
其实啊,空着的店面未必是坑,可能是你没找到合适的“缝隙”。
我观察了附近几家不起眼却天天排队的小店,发现了三个不显眼但特别实用的门道。
1. 做“补充型”生意,别做“替代型”
隔壁两家餐馆并排开,后开的那家不但没倒,反而带火了整条街。
它没做重样的菜,而是专做“菜没点够时加一道”的小吃:
比如红糖糍粑、小酥肉、冰粉这类解馋又方便的外带单品。
别人做大餐,它做“配餐”;别人卖正装,它卖“零嘴”。
这不叫抢生意,这叫互补共赢。
铺面不用大,五六平米足够,但选的品类必须和邻居业态能搭上。
2. 用“场景”黏住人,而不是用低价卷
街角新开的文具店,不光卖笔和本子。
门口摆了两张木桌,放上免费茶水和手机充电口,家长等孩子放学时,能坐下翻翻书、写写便签。
结果呢?等人坐下了,顺手带走了手账贴纸、文件夹,甚至一个小书架。
老板说:“人愿意待着,生意才会跟着来。”
这叫创造停留理由——铺子再小,也能用“体验感”留住匆匆过客。
3. 把“熟悉的东西”换个样子卖
我们小区门口有家馒头铺,一开始普普通通。
后来老板把馒头做成小动物造型,馅料换成芋泥、奶黄等新口味,还推出“一周馒头不重样”卡片。
年轻人排队来打卡,阿姨们也买给孙子当早餐。
老品类+新呈现,用微创新激活旧需求。
不是没人买馒头,是没人把馒头做得让他们想发朋友圈。
有人可能想问:这些听起来不难,为什么很多人不做?
因为大多数人总想着“找个没人做的全新行业”,却忽略了眼前最普通的需求里,藏着最扎实的商机。
你看那些活得好的小店,不一定有多强的技术或多牛的背景。
但他们特别懂得——在已有的生活节奏里,找到一个自己能嵌进去的位置。
比如洗衣店旁边开个修鞋改衣铺,菜市场里设个现磨香料摊,幼儿园对面卖儿童绘本与轻食……
你不需要创造需求,只需要发现尚未被满足的细微处。
下次再经过空铺时,别光想“这地方没人气,不能做”。
试试换个思路:
“住这的人每天会经过几次?他们这时候可能需要什么?”
答案,可能就在你观察的十分钟里悄悄浮现。
好生意不一定要惊天动地,只需要恰到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