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这些“跑路新套路”:商家吃透了这些漏洞
发布时间:2025-10-28 09:25:55 浏览量:1
2025 年 5 月 1 日,预付式消费新规正式施行 —— 明确 “恶意跑路可退一赔三”“举证责任倒置”,本以为能管住乱象。可短短半年,健身、儿童服务、甚至高端宠物店,仍有商家顶着新规 “割韭菜”。他们吃透了监管漏洞,套路比以前更隐蔽。
1. 健身行业:拿着法院腾退通知,还卖年卡
今年 7 月,李先生路过家附近的健身房,被 “4000 元 2 年卡” 的海报吸引。销售拍着胸脯说 “门店刚装修完,至少开 5 年”,他当场付了钱。可 10 月再去,大门贴了封条 —— 原来这健身房早在 5 月就因欠房租被法院判了腾退,6 月就决定关门,却借着新规 “七天无理由退款” 的噱头,故意模糊闭店消息疯狂敛财。
2. 儿童摄影:闭店后逼家长 “续充才能用余额”
3 月,陈女士花 3000 元给孩子办了 “糖 * 儿童摄影” 的成长套餐,8 月突然收到闭店通知,让去 “关联店” 消费。可到了关联店,店员说 “原卡余额 1900 元,得再充 1900 元激活才能用”。
她翻出新规条文找商家理论,对方直接耍无赖:“我们没备案,你爱告就告。” 后来才知道,这家店早把营业执照注销了,老板用家人名字开了新公司,原卡资金早转走了。目前近百名家长抱团维权,涉案超 20 万元。
3. 高端宠物店:20 万楼梯撑场面,卷走百万充值
冲着 “法拉利接送宠物、寄养 699 元 / 晚” 的噱头,王女士今年 6 月花 8000 元办了高端宠物店的会员。9 月想去寄养猫咪,发现门店空了 ——20 万的网红楼梯还在,老板却跑了。
后来业主爆料,这家店每月房租要 10 万,全靠 “5000 元起步的会员卡” 撑现金流。新规要求 “预收款需存监管账户”,可他们根本没备案,收的钱全进了老板私人账户。目前登记的受害者超 200 人,涉案金额近 300 万。
4. 母婴游泳馆:加盟店跑路,品牌方甩锅
10 月 14 日,张女士带着 1 岁宝宝去 “某婴幼儿游泳馆”,发现门锁着,微信被老板拉黑。她卡内还剩 920 元,联系品牌总部,对方说 “这是个人加盟店,跟我们没关系”。维权时才发现,这家店连加盟授权都快到期了,却在 9 月还搞 “充 1000 送 500” 的活动。
5. 美容美发:“关联店” 变 “套路店”
5 月新规刚落地,沈女士被 “华尚美业” 的 “5 次洗剪吹 99 元” 吸引进店,店员说她头皮有炎症,忽悠着充了 7000 元 “治疗卡”,承诺 “治不好包退”。可消费 3 次后,门店突然空了,只剩张纸条让去 “华兴美业” 继续消费。
到了华兴美业,店员却要她 “再充 7000 元才能激活原卡”。沈女士去监管部门投诉,才知两店虽老板有关联,但法人不同,华尚美业早没备案,市场监管局只能处罚却没法强制退款。
一、“跑路新套路”:商家吃透了这些漏洞
“合规伪装” 骗信任:有营业执照、挂着 “七天无理由退款” 海报,却故意不做预付卡备案,避开资金监管。“责任切割” 甩包袱:用 “个人加盟”“独立法人” 做挡箭牌,品牌方和门店互相推诿,消费者维权找不到主。“资金转移” 玩消失:收款用私人账户,闭店前把钱转到外地关联公司,就算法院判了也难执行。“转店套路” 逼妥协:明知新规支持退款,故意引导去第三方消费,逼消费者 “续充激活”,变相吞掉余额。二、3 步查验:选店充值时必看
查 “预付卡备案”先在当地商务局官网搜店铺名称,没备案的直接排除 —— 上述 5 个案例中,4 家均未备案,不受监管约束。
看 “资金监管标识”门店若有 “预收款存监管账户” 标识,或能在平台查到资金存管记录,优先选 —— 新规要求预收款专款专用,有监管能防卷款。
核 “收款账户 + 加盟授权”充值时确认是 “商家对公账户”(非私人微信 / 支付宝);加盟店需查品牌官网授权期限,快到期仍促销的要警惕(如济南游泳馆)。
三、“预付安”:帮你把好每道关,充值更放心
不用自己逐个查备案、盯监管 ——“预付安” 平台有两个核心保障:
入驻严管控:不是随便一家店就能进平台,需提交营业执照、预付卡备案证明、资金监管方案,审核通过才能开店,从源头筛掉 “黑店”;确权款模式:你充的钱先存平台监管账户,每次消费后,资金才会划给商家。哪怕店铺突发闭店,未消费的余额能直接从平台退回,不用跟商家扯皮。最后想说:
选店先查 “备案 + 监管”,用 “预付安” 更省心
记住:不贪 “充 1 万送 8 千” 的大额优惠,单次充值控制在 2000 元内,配合 “预付安” 的管控和确权模式,能最大程度避免 “充完钱店没了” 的糟心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