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岳阳日报小记者携困境儿童解锁湿地生态课

发布时间:2025-10-28 09:34:03  浏览量:1

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方芳

“快看!那只小麋鹿跟着妈妈在吃草呢。”10月25日下午,君山区洞庭湖麋鹿苑的观察道上,孩子们的惊叹声伴着秋日微风传开。当天及次日,岳阳日报小记者活动中心分两批次组织近200人开展“探秘麋鹿家园,守护一江碧水”社会实践活动:25日下午,会员部小记者与岳阳市馨德苑困境少年儿童救助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馨德苑中心”)组织的困境儿童组队同行;26日下午,教研部的小记者接力探秘。

他们踏入的这座省级研学基地,近两年来完成了华丽蜕变:从仅承担33头麋鹿救护功能的封闭救助站,升级为占地403亩、年接待量可达20万人次的生态文旅综合体;闲置救助库房变身为VR数字科普展馆,还新增了“人鹿分离游览车系统”与湿地科普打卡点,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生态保护的意义。

“红马甲”手牵手

开启生态体验之旅

10月25日,穿着红色马甲的小记者们在大巴车上主动跟馨德苑中心的小伙伴分享提前准备的“湿地小知识”。

“我查资料了解到,麋鹿会游泳,湿地里还有好多不一样的鸟呢。”来自花板桥小学的小记者张琪晃了晃手里的鸟类图鉴小卡片,瞬间勾起了身边伙伴的好奇。

大巴车平稳行驶,孩子们透过车窗眺望沿途的湖光景色,不时小声讨论着对麋鹿苑的想象。

14时,第一批队伍顺利抵达洞庭湖麋鹿苑。全体集合后,带队老师站在园区入口的生态导览图旁开始讲解:“孩子们,咱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园区,以前只是简单的救助站,现在能看到这么多设施,都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生态保护的意义。大家先猜猜,麋鹿为什么被叫做‘四不像’呀?”

“因为它的角像鹿、脸像马、蹄像牛、尾像驴。”有人立即回答,还不忘拉着身边伙伴一起补充:“鹿、马、牛、驴,特别有意思!”老师笑着点头,顺势开启了当天的生态探索之旅。

麋鹿苑里邂逅“生灵”

雨丝中温柔互动

“大家慢慢走,别打闹,小心脚下滑!”讲解老师带领小记者走进观察道时,天空飘起细密小雨,空气里满是青草香。十几只麋鹿在草地上,有的啃食水草,有的甩尾巴玩耍,小麋鹿还挨着鹿妈妈探头张望,引得孩子们轻呼。

“下雨天麋鹿会冷吗?为什么有的麋鹿有角,有的没有?”来自白杨坡小学的小记者汤慕洋提问。讲解老师笑着解答:“麋鹿绒毛厚,不怕雨水;雄性有角,每年春天换新角;雌性无角,却更擅长呵护鹿宝宝。”孩子们赶忙记下知识点,有的用电话手表拍摄麋鹿母子互动的画面,有的在笔记本上画小雨伞并标注“麋鹿在下雨天也开心”。

观察道旁芦苇草丛突然飞起几只斑嘴鸭,在雨丝中划出弧线。“哇!小鸟!”孩子们停下脚步。讲解老师介绍:“斑嘴鸭是湿地‘常客’,能见到它们,说明生态好。”大家凑到走道边,紧盯芦苇草丛,怕错过下一次“鸟飞”。

投喂鸵鸟乐不停

科普互动长见识

离开观察道,孩子们来到鸵鸟栖息区,几只高大的鸵鸟正踱步,它们黑羽被雨水打湿后更显油亮,长脖子还时不时抬起张望,模样呆萌。

馨德苑中心的少年刘阳(化名)拿着胡萝卜,有点紧张地站在投喂区外。旁边的小记者陈沐轩鼓励他:“别怕,慢慢伸过去,它不会啄你的。”刘阳尝试伸手,鸵鸟温顺地啄走胡萝卜,还轻轻蹭了蹭他的手心,让他忍不住笑出声道:“它眼睛真大!一点都不吓人!”说完又赶紧拿青草递过去。

投喂结束后,讲解老师带孩子们来到科普牌前:“大家知道吗,鸵鸟虽然不会飞,但跑起来最快能到每小时70公里,就算刚下过雨的草地有点滑,它们也不会摔跤。而且它们喜欢和湿地的动物们和平相处,就像咱们和小伙伴玩耍一样。”孩子们听得入迷,还在笔记本上画下鸵鸟,标注“跑得快、吃青草、不怕雨”。

饱览湿地美景

满载收获返程

活动接近尾声,工作人员引导小记者们前往观光车停靠点——这是园区新增的“人鹿分离游览车系统”,既能让大家从不同视角欣赏湿地风光,又能避免打扰动物们休息。孩子们兴奋地按顺序上车,透过车窗回望刚才走过的观察道、鸵鸟栖息区,还有远处零星散布的麋鹿身影。

“你看那边的芦苇荡,刚才我们看到的斑嘴鸭说不定就在里面。”“那是VR数字科普展馆吧,下次来一定还要再试试。”……车厢里满是孩子们的讨论声,有的还指着窗外的湿地植物问讲解老师:“那是什么草呀?是不是麋鹿爱吃的?”讲解老师一一耐心解答。观光车缓缓行驶,湿地的生态之美已悄然印在孩子们心里。

返程大巴上,孩子们有的在热议收获:“麋鹿雨天躲妈妈身边”“坐观光车看湿地好有意思”;有的拿出笔记本写写画画,准备把这场“雨天生态之旅”写成小作文。

据悉,此次活动优秀实践作品将有机会刊发在《岳阳晚报·校园风》专刊及小记者官方平台。岳阳日报小记者活动中心负责人表示,后续将联合更多公益组织,推出更多贴近自然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探索中收获知识、传递温暖,成为“小小生态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