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王者荣耀》全新动画剧集【李信篇】概念 PV 公布
发布时间:2025-10-28 00:38:07 浏览量:1
《王者荣耀》在2025共创之夜抛出【李信篇】概念PV,直给李信抱着倒在怀中的公孙离而黑化的镜头,并预期在2027年左右开播,信息不多却足够炸场
先说清来龙去脉
官方这次把李信拉到台前,很明确是延续“英雄源起新剧集”的路线,继续做大IP生态,把人气英雄的故事往深里挖
舞台灯光还没暗下去,屏幕里就切着冷与暖的光,铁甲与长夜对撞,配上那句“唯此身、此剑、此路,是我唯一的真实”,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觉得这是在给“光与暗”这条主线立锚
说白了,这是一次有预谋的扩展,不是临时起意的番外
PV里能看见的面孔并不陌生
武则天、明世隐、公孙离、苏烈都亮相了,像是在边上推了一把李信的命运,让他更快坠入“长夜”
最揪心的一幕,是李信将公孙离抱在怀里,眼里那道光一寸寸被暗色吞掉
有业内人士提到,PV里公开的设定与游戏文本存在些许差异,创作团队在做“源起补完”,而不是逐字翻拍
这倒也合理,动画如果完全照搬游戏技能与台词,很难撑住长剧集的节奏
换句话说,李信的“黑化”,可能不只是一个状态按钮,而是被具体事件一步步推过去的
接下来会不会把长城守卫军更多人拉进来,让这条线更厚?
现在谁也给不了准话
时间表方面,官方很克制
截至10月27日,只有概念PV和“预计2027年左右开播”的口径,没有制作班底与集数信息
这并非孤例
同一系列的《荣耀之章·宝藏篇》预计在2026年首播,时间排得更靠前;
此前“铠”主角的《命运篇》已在2025年5月31日全集上线,“李白”主角的《碎月篇》在2024年1月首播,豆瓣评分7.1
这条时间线像把弓拉得很满,官方希望作品有间隔、有呼吸,但也意味着等待要更久
更扎心的是,没了制作进展的细节,玩家只好对着PV的几帧画面反复揣摩
放大到行业,参照物就摆在那里
《英雄联盟:双城之战》第二季拿下上海电视节“最佳动画片”和安妮奖7项后,游改动画的门槛被抬到了“叙事、美术、角色都得顶”的高度
热议也随之而来,核心问题是:“游改动画是不是创作舒适区?”
我不觉得舒适
你既要让老玩家看到熟悉的情感锚点,又要让没玩过的人也能跟着线性叙事走,这是两头都要顾的难题
对【李信篇】来说,难点更直接——如何把“光与暗的二元对立”变成可感的日常与抉择,而不是一句口号
再看另一个参照,《纸嫁衣》动画化这事儿也很热
它走的是“小而美”的中式恐怖路径,从备案到PV都强调氛围与悬疑的层层揭开,预计2026年首播
这告诉我们
不是只有巨无霸IP才能改得好,小成本、强类型一样能抓住观众
对【李信篇】的启发也很直接:不是把角色堆满就叫世界观,而是让一个情境里的情感和因果咬合起来
想象一下,如果李信的每一步改变,都和一位具体角色的命运拴在一起,观众自然会跟着他走得更久
制作层面的压力,报告也写得明明白白
《2026-2030年游戏动画服务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技术迭代、成本上行、同质化竞争正同时压向团队,但新应用场景和产业升级也在打开新口子
这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片子更愿意先放概念PV探水,再慢慢打磨正片
对腾讯系这种体量的项目来说,控制节奏与质量,可能比“尽快上线”更关键
我更在意的是,团队会不会开辟一个更稳的沟通窗口,别让PV成为唯一的信息来源
回到创作者和观众的关系,那场“从被看见到常青”的论坛说到点子上
尚游提到《大理寺日志》第二季表现不及预期,根子在创作者和观众交流减少;
《画江湖》的杨磊也说,他们靠线下和粉丝聊,摸清需求
这话听着耳熟,却总被忽略
如果【李信篇】在制作期就用小样、分镜会或线下交流把“观众在意什么”收集起来,很多争议会提前暴露在可调整的阶段
昨晚我在咖啡店,隔壁桌一个男生把李信手办摆在笔电旁,PV放回看了三次
那种紧张又期待的表情,比任何宣发语更说明问题
观众不是等着被灌输,他们在找“我为什么要关心他”
为什么偏偏是李信?
因为他天生带矛盾:光与暗同体,责任与诅咒缠绕,这在戏剧上最好用
但好用不等于好写
如果只是把他当“会发光也会黑化的帅哥”,故事会轻到飘起来
我更期待的是具体的场景,比如他在城墙下第一次放下剑,或者在夜里替谁点了盏灯,这些小动作比高喊宿命更动人
那句“倘若畏惧命运,便自缚枷锁,我将亲自斩断长夜”,得有能支撑它的生活细节
否则台词再燃,也只是烟火一晃
别忘了,还有一部定档更远的大电影
《王者荣耀》合家欢动画大电影已官宣,由开心麻花张吃鱼执导、沈腾监工,定档2028年
这意味着同一IP要同时兼顾“合家欢喜剧”和“角色源起正剧”两种气质
挑战不小,但也可能互相导流:电影把受众面拉宽,剧集把人物深度做厚
真正的难题,是如何避免“割裂感”——观众不该在不同作品里得到两套互相打架的人设
这一点,越早在全盘策划上把关,越省后期救火的力气
就当下而言
【李信篇】的最新进展是一切仍在保密阶段,只有概念PV与大致档期,更多角色是否登场、剧情如何展开都未明确
在信息稀缺的窗口期
最靠谱的做法是让创作逻辑更透明一点,比如定期的进度手记、设定背后的取舍,这些都能减少误解,反而省下宣发成本
当然,等待本身也能酝酿情绪,关键是别让等待变成猜忌
如果下一支物料能把“李信为什么动怒、为什么犹豫”说清一半,大家会更愿意把票投给他
最后留一个小小的愿望
当我们再提“游改动画是不是舒适区”的时候,我希望【李信篇】给出的回答,不是靠话术,而是靠完成度
只有这样
它才会在上映那天被真正看见,而不是只在PV里被反复暂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