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持续深化结对关爱行动,织密民生幸福网
发布时间:2025-10-27 16:00:59 浏览量:1
兰州市聚焦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及特困家庭三类特殊困难群体,通过加强部门协作、优化帮扶政策、创新服务模式等举措,着力打造“兜底保障有精度、政策衔接有力度、关爱服务有温度”工作格局,持续推动结对关爱行动走深走实。
一、强化部门协作,凝聚多元帮扶合力
构建“民政牵头、多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协作体系,打破政策壁垒与资源孤岛。印发《兰州市落实〈全省“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推进会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工作清单》,细化靠实教育、医疗、就业等部门职责,市民政局充分发挥牵头职能,整合相关政策,形成帮扶合力,市县(区)两级1.24万名干部参与结对,覆盖1.35万名关爱对象,累计开展联系交流5.28万次、走访探视3.01万次,解决困难1.3万个、帮办实事1.53万件,资助资金229.34万元。强化动员引导,坚持“政府引导、多元协同”,动员社会组织、慈善基金募集款物640万余元,开展物资捐助、爱心助学等活动,惠及2.48万余人;组建1331支“兰州蓝”护卫者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帮扶困难孤寡老人;联动爱心企业捐赠价值83.8万元康复器具,推动爱心资源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形成“政府+社会”双重帮扶格局。
二、优化帮扶政策,提升分类保障精度
针对三类困难群体特性,制定差异化帮扶政策,确保政策精准覆盖需求,实现“一类群体一策、一类需求一措”。聚焦孤儿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以“兜底+发展”为导向,持续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网络。今年以来,发放生活费1642.73万元,切实保障基本生活;争取中央、省级福彩公益金420万元,深入实施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加强监护陪伴、情感关爱、心理健康等关爱服务,护航困境儿童健康成长;持续深化“爱心妈妈”行动,为1500余名困境儿童提供物资、疏导心理;针对六类重点学生群体构建“一帮一”结对体系,实施“阅读伴成长・爱心暖童心”项目,以教育文化滋养助力成长。聚焦困难重度残疾人,以“保障+赋能”为核心,为3.6万名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3824.42万元,推进集中供养残疾儿童“康养教融合”服务,建立“一人一案”精准康复机制;建成2个省级残疾人日间照料示范中心,完成716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687座公厕无障碍改造,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19人次,通过“培训+就业”闭环促进社会融合。聚焦特困家庭,以“救助+服务”为重点,创新“三级联动发现-五步闭环办理-分类精准施策”机制,实现“政策找人”,今年以来,为6481名城乡特困人员发放救助金4478.18万元;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成50个社区嵌入式助餐点,推广城关区“虚拟养老院”服务13.97万人次,开展就业宣传673场次,安置困难群众4746人,全方位筑牢特困群众生活与发展保障。榆中县发生“8·7”山洪灾害后,参照现行结对关爱工作举措,对生活存在困难的72户群众,全部由省市两级民政干部进行结对帮扶,全力帮助受灾群众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三、创新服务模式,增强关爱服务温度
以“精准化、品牌化、便捷化”为导向,创新服务载体与实施路径。在精准服务模式上,针对困境儿童推行帮学助教、医疗康复、心理抚慰、亲情关怀四个“一对一”机制,构建立体化关爱网络;针对残疾儿童建立“专家评估+定制康复”模式,提供个性化康复服务;针对特困家庭建立“上门服务+嵌入式服务”结合模式,实现助餐、助洁等服务触手可及。在品牌项目打造上,深化“爱心甘肃建设・兰州在行动”系列品牌,开展“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科普一日游”等活动,为困境儿童营造温暖成长环境;实施“金葵工程”,2025年为义务教育阶段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资助47万元,让品牌项目成为关爱服务的有形载体。在服务效率提升上,通过“干部走访+基层摸排”精准掌握需求,依托部门协作简化政策申请流程,提高社会救助效率,推动帮扶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对接转变,切实让党和政府的温暖直达群众,持续巩固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