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行业视角:解锁儿童用药研发挑战的策略密码

发布时间:2025-10-27 14:17:51  浏览量:1

儿童用药研发是全球药品监管与制药工业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由于儿童群体在生理、代谢、免疫等方面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其药物研发过程不仅需要遵循常规的药物开发规律,还必须兼顾年龄特异性带来的复杂考量。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结合技术指导原则要点与审评实践,组织撰写了《儿童用药研发常见/共性问题及一般性答复》,系统梳理了当前研发实践中面临的典型问题,对儿童用药研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围绕该文件内容,结合行业实践,对儿童用药研发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整理探析。

一、儿童临床试验设计与伦理考量

儿童临床试验是整个研发链条中科学与伦理交织最为紧密的环节。文件明确指出,儿童参与者的知情同意过程需严格遵循《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并对8周岁及以上儿童强调必须同时获得监护人及本人同意。这一要求不仅体现了对儿童自主意识的尊重,也反映出在伦理层面上的严格把控。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申办者作为责任主体,需与研究者、伦理委员会及监护人等多方协同,共同保障受试儿童的安全与权益。

此外,风险管理计划应在研发早期制定并持续更新,借鉴非临床与成人数据,识别儿童特有的潜在风险。文件指出,信息缺失是儿童临床试验中的主要风险源,儿童药代动力学数据不足、剂量-效应关系不明确、剂型与口感不适等因素,均可能导致给药不准、用药错误或依从性差等问题。因此,在试验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这些变量,通过合理的模型预测与小样本验证,逐步推进临床试验,最大限度降低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在做好儿童临床试验设计与伦理考量的基础上,剂型、口感与辅料的安全性设计也是儿童用药研发的关键环节。

二、剂型、口感与辅料的安全性设计

面向儿童的成功用药产品,其成功与否更直接地体现在剂型与用药体验上。文件指出,剂型选择需兼顾计量准确性、给药便利性与患者(及其监护人)可接受性,尤其对于低龄儿童,口服液体制剂的易吞咽性和适口性尤为关键。“良好口感”并非追求美味,而是强调中性或普遍可接受的味道,避免引起不适或抗拒。口感评价应采用主客观结合的方法,可参照《儿童用药口感设计与评价的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确保剂型设计符合儿童心理与生理特点。

辅料选择同样不容忽视,研发中应遵循“能简不繁”的原则,尽量避免使用非必要辅料,如着色剂等。此外,对于从成人用药扩展至儿童的情况,若目标人群涉及12岁以下儿童,通常需提供口感适宜性的证据,除非已有充分可靠数据支持豁免。

除了临床试验设计和剂型等方面,改良型新药与真实世界证据的应用在儿童用药研发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改良型新药与真实世界证据的应用

儿童用改良型新药是当前研发的重要方向之一。文件将“开发/扩展儿童应用”分为从成人扩展至儿童、在儿童人群中扩展新适应症或年龄范围两种情况。无论哪种情形,均需开展新的临床试验,以提供支持获益-风险评估的证据。临床优势的判断需结合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并与现有治疗手段进行比较。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在成人中不被视为临床价值的改良,如片剂改为口服液,在儿童中可能具有显著优势。

当随机对照试验面临伦理或实施挑战时,真实世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证据补充,真实世界研究可以通过收集大量儿童患者在日常医疗环境中的用药数据,包括用药剂量、用药时间、不良反应等信息,来提供长期用药安全性证据、支持用药方案优化、评价长期临床结局,以及为临床经验性给药提供剂量参考等。为确保数据的代表性、完整性与准确性,研究团队应制定严格的数据收集标准和质量控制流程,对数据来源进行严格筛选,同时采用先进的数据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验证,并严格遵循临床研究的一般原则与儿童特殊考量。

《儿童用药研发常见/共性问题及一般性答复》作为一份源于实践、指导实践的纲领性文件,系统回应了当前研发中的诸多关键问题。通过伦理为先的临床试验设计、以患者为中心的剂型开发、灵活多元的证据生成策略,能够系统性地应对儿童用药研发的独特挑战。未来,随着技术方法的不断进步与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儿童用药研发将更加精准、高效,更好地满足中国儿童的健康需求,守护中国儿童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