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孩子沉迷手机?学会这3招,比没收手机更管用

发布时间:2025-10-24 06:03:35  浏览量:1

对于孩子们来说,手机更是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无论是好玩的游戏、有趣的短视频,还是便捷的社交软件,都让孩子们很容易沉迷其中。不少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烦恼:孩子一拿起手机就放不下,作业不写、饭不好好吃、觉也不好好睡,成绩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强行没收手机吧,孩子要么哭闹反抗,要么偷偷再去弄个手机继续玩,亲子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

那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既能让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又能维护好亲子关系呢?学会这3招,比没收手机更管用。

第一招:一起制定家庭数字公约

什么是制定家庭数字公约?简单来说,就是全家人坐下来,一起商量关于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规则。这可不是家长单方面地制定规则让孩子遵守,而是要让孩子也参与进来,这样他们才会更愿意遵守。

具体该怎么做呢?得先找一个大家都心情不错、时间比较充裕的时间段,比如周末的晚上,召开一个家庭会议。在会议上,家长可以先坦诚地表达自己对孩子沉迷手机这件事的担忧,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一起讨论制定规则,比如每天可以玩多久手机,哪些时间段不能玩手机,哪些内容是禁止浏览的等等。遵守规则也要有奖励,比如孩子一周都能严格遵守规则,周末可以奖励他多玩半个小时手机,或者带他去吃一顿他喜欢的美食,或者购买一本他心仪已久的书籍。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不能自己一边刷着手机,一边要求孩子不能玩。比如,家长和孩子约定好每天晚上7点到9点是“无手机时段”,在这个时间段里,全家人都不能玩手机,可以一起看看书、聊聊天,或者做一些家庭小游戏。通过这种方式,让规则透明化,全家人共同遵守,孩子也会更自觉地遵守规则。

第二招:不断丰富孩子的现实生活

很多时候,孩子沉迷手机,是因为现实生活太无聊,没有其他更有趣的事情可做。家长要想办法丰富孩子的现实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现实世界的精彩,从而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家长可以规划“无屏幕日”。每周安排1-2天,全家人都不使用电子产品,一起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可以一起做家务,比如打扫房间、洗衣服、做饭等,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劳动中来,不仅能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还能增进亲子关系。也可以一起去户外运动,像跑步、打球、骑自行车等等,运动不仅能让孩子的身体更健康,还能改善他们的情绪状态。还可以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等,拓宽他们的视野,增长见识。一起做手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折纸、剪纸、制作陶艺等,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为孩子创造更多的社交机会。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平时缺少玩伴。家长可以邀请孩子的朋友来家里玩,或者组织家庭聚会、户外野餐等活动,让孩子们在真实的互动中交流玩耍,感受人与人之间面对面沟通的乐趣。

第三招:学会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手机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它。家长要让孩子明白,手机不仅仅是用来娱乐的工具,还可以是学习和成长的好帮手。

家长要学会筛选优质内容推荐给孩子。现在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有很多不良信息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家长要帮孩子把关,比如为他们推荐一些优秀的纪录片,像《河西走廊》,能让孩子了解历史文化;《地球脉动》,可以让孩子领略大自然的神奇。还有科普视频,比如“回形针PaperClip”制作的科普短视频,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科学知识。以及在线课程,像学而思网校、作业帮直播课等平台上的课程,能帮助孩子巩固课堂知识,拓展学习视野。通过这些优质内容,让孩子把手机变成学习知识的工具。

鼓励孩子用手机进行创作输出。现在的手机功能很强大,孩子可以用它拍摄vlog(视频日志),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学习过程或者兴趣爱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也可以制作电子相册,把自己和家人、朋友的照片整理成精美的相册,加上音乐和文字说明,这也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创作。如果孩子对编程感兴趣,还可以利用手机上的编程学习软件,学习编程知识,开发小游戏等,将被动的娱乐转化为主动的创造。这样,孩子就能从手机的使用者变成创造者,更好地发挥手机的价值。

你在孩子使用手机的问题上,有什么困惑或者经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