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加强中小学生挫折教育,对特殊学生群体建档立卡
发布时间:2025-10-24 15:39:33 浏览量:2
最近国家又给中小学生出新政策了。10月份,教育部发布了十项措施,重点解决学生心理问题。里面提了好多具体办法,比如以后每周有一天不能布置作业,还要给留守儿童这类特殊学生一个档案,老师每学期至少去家访一次。
学校要每个月搞一次生命安全教育,教同学们怎么面对挫折和压力。考试也不能随便排名,不能布置太多重复作业。另外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要保证两小时,课间休息也要延长,让同学们能多出去活动。
有些措施有点矛盾。比如减少作业和考试,但升学压力还是存在。文件里说中考要扩大指标到校,这样可能减少竞争,但具体怎么操作还不清楚。还有要求每天俩小时运动,但很多学校场地不够,可能得跟社区借地方。
特殊学生的管理被单独列出来。像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孩子这些群体需要建档跟踪,老师还得经常联系家长。不过农村地区的学校人手本来就紧张,家访任务可能很难落实。文件还提到要建设心理监测系统,每年抽样调查学生心理状态,但具体监测什么指标还不明确。
家长的责任也被写进去了。学校每学期要搞两次家庭教育指导,教爸妈怎么跟孩子相处。但现在很多家长工作忙,参与度可能不高。文件里还提到要推广“未成年人模式”,限制手机使用,可实际执行效果要看具体规定。
现在各个学校得先培训老师。心理健康老师得通过考核才能上岗,还要定期学习新方法。学校要建社团和兴趣小组,但有些学校经费紧张,搞活动可能不太现实。另外“无作业日”容易让家长焦虑,担心孩子落后,这部分需要更多政策配套。
网络管理措施具体困难更多。虽然禁止手机进课堂,但完全隔绝几乎不可能。净化网络环境涉及多个部门协调,需要时间推进。像动漫、直播这些内容整改,平台配合度是个大问题。
政策里提了不少技术手段,比如用AI做心理预警,但技术落地需要资金支持。农村学校设备陈旧,可能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心理辅导中心要在市县全覆盖,但目前很多地方连基础配置都不完善。
总的来说这些都是大方向。具体执行要等各地细则,现在还看不出能解决多大问题。但至少国家开始重视这个了,以后应该会慢慢调整。反正上学还得继续,咱们就等等看这些措施能不能落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