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接住西贝儿童餐的「饭碗」?
发布时间:2025-10-22 01:55:31 浏览量:1
“300个月的宝宝可以来吃儿童餐吗?”这句话在网上火得很,几乎每个餐饮品牌的评论区都被刷屏。
程娅站在保利广场门口,左看看西贝,右瞅瞅九毛九,心里直打鼓,今天带孩子出来吃饭,这一顿落到谁家碗里,真是门大学问。
以前她总觉得,儿童餐就是小份的成人菜,凑合吃吃能填饱肚子就行。
现在不一样了,西贝把儿童餐玩出了新花样,专门设计菜单,食材健康,造型可爱,还有附加服务,承诺是专门给孩子做的营养饭。
家长一听,觉得安心,愿意掏钱,哪怕贵点。
没想到,这碗饭说翻就翻。
预制菜风波一来,大家都吓了一跳,原来西贝的后厨也用了那种保质期长的半成品,家长们一下子不淡定了,感觉自己被晃点了。
吃不吃预制菜不是关键,关键是没提前说,家长心里不痛快,觉得知情权被剥夺了。
现在去餐厅吃饭,家长都变得精明了,非要看后厨,问供应链,查加工流程,生怕孩子吃到啥不该吃的。
这个变化给了其他餐饮品牌机会,像九毛九在广州开了儿童主题门店,专门推出牛牛通心粉、番茄虾虾套餐啥的,八种定制儿童餐,家庭客群占了80%,一天能卖出200多份儿童餐。
海底捞也不甘落后,和海底小纵队联名,套餐里有玩具,销量一天就能破7万份。
看着热闹,其实大部分产品还是靠中央厨房和标准化预制来撑场面,家长期待的现场现做、透明后厨还远着呢。
一到国庆,商场里人头攒动,程娅带着孩子挑餐厅,发现光儿童餐就有十几家品牌能选。
她有点犯愁,这么多选择,不知道哪家更靠谱。
像她这样的家长真不少。
美团的数据显示,外卖儿童餐订单一年能涨300%,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是消费主力军,80后、90后的父母贡献了七成订单。
儿童餐从小众变成了餐饮新蓝海,谁抓住谁发财。
再看看商场里的餐饮门店,儿童餐基本是标配,价格从十几元到三十几元,很多门店还搞赠送活动,买成人餐送儿童餐,或者送个小玩具吸引孩子进店。
COCO壹番屋专门在点餐页加了儿童类,选择多,价格比成人餐便宜十几块,但确实是给孩子准备的。
食其家也有小朋友牛丼、小朋友意面,18元一份还送饮料和糖果,性价比杠杠的。
说到儿童餐为什么能火成这样,过去不少餐饮品牌都觉得,孩子进店了,一家人跟着来,人气就起来了。
所以才有了各种免费儿童餐、9块9套餐,炒饭、蒸包、炸鸡块、鸡翅、蔬菜拼一盘,图个低成本快出餐。
久了大家发现,儿童餐不是谁便宜谁赢,家长买单根本不看价格,最在乎的是营养、安全和体验。
低价能拉新,但留不住回头客。
事实证明,便宜没好货,家长愿意花钱,只要觉得孩子吃得值。
西贝在儿童餐这块下了大功夫。
从2019到2022年,儿童餐业务营收涨了415%。
2023年,西贝总营收突破62亿元,儿童餐贡献很大。
2024年一年就卖掉2000万份儿童餐,服务了600万儿童。
西贝副总裁宋宣说,外卖儿童餐销售额快到2亿元了。
背后是西贝坚持做儿童餐专业化,逢端午、六一这些节日都要升级菜单,食材卡公开,“五个不添加”成了口号,说是没有鸡精、香精、味精、色素、防腐剂。
深圳还有门店试点无人机配送儿童餐,跟超级飞侠IP联名,搞主题活动,画画比赛啥的,满满仪式感。
吃得好解决了,怎么把家长留下成了下一个难题。
现在商圈里讲究亲子消费,搞亲子游乐区,玩具、娱乐、餐饮一起抓,“一拖N”模式成主流,孩子带着一家人吃喝玩乐。
海底捞把“等位区+滑梯”升级成儿童游乐空间,红橙主色调很醒目,安全防护、亲子互动都有,营造出孩子喜欢的环境。
服务细节也很讲究,菜单里有儿童蒸蛋、专属儿童餐、玩具,等位区有儿童游乐场,还搞“儿童餐优先上桌”。
家长等得舒服,孩子吃得开心,一家人用餐体验更好。
永和大王跟超级飞侠联名,推出开心宝贝餐,由专业营养师设计,菜单里有蒸蛋、时蔬、豆浆,还送盲盒玩具,销量翻了四倍。
眉州东坡请来专业学会一起做放心儿童餐,主打低油低盐,有柠香黄油煎鱼柳、牛肉滑蛋饭等,吃得健康。
现在儿童餐不是附加项,是餐饮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从吃到服务细节都卷起来,争着塑造家庭消费闭环。
宝妈李宣莹说,做宝宝餐头疼死了,要营养要口味,自己做累得够呛,孩子还挑食,点外卖又怕油盐重,食材不干净。
食品安全新闻越来越多,家长更谨慎了,只敢去明码标注预制菜的餐厅,或者自己亲手做。
儿童餐市场火归火,整体发展还比较粗放。
行业没有统一标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营养需求难以兼顾。
宣传说健康营养,实际上很多餐品都没经过专业营养师设计,营养成分评估也缺失,难真正满足成长需求。
有些餐厅主打健康,但实际只是口味微调,科学配比还远着呢。
火锅品类更是个大难题,海底捞推出了番茄锅、猪肚鸡温和锅底和儿童套餐,可火锅本身重口味,怎么适合孩子胃口?
这个事还得慢慢琢磨。
用餐体验上,很多品牌送玩具、搞IP联名,趣味性上去了,可整体还是浅层互动,缺乏沉浸式、教育属性的设计,孩子吃完没有记忆点,家长也觉得不值。
儿童餐升级不只是吃得好,还得吃得科学和有趣,找到专业性和体验感的平衡。
说起来儿童餐研发成本不低,很多餐饮企业会觉得没赚头。
西贝儿童餐直接拉高了价格,让儿童餐变成“高消费”“中产专属”,有点贵。
美团显示,西贝儿童套餐普遍要46到53元,比麦当劳开心乐园餐贵一倍。
价格涨得有技巧,原本39元的儿童餐,加一盒牛奶就变成52元,升级后有的单品能到69元,有人怀疑是不是“变相涨价”。
九毛九儿童餐卖得不错,2024年销量突破73万份,家庭客群占比80%,单店一天能卖200份,但总营收只增长了1.5%。
头部品牌尾大不掉,新消费品牌反倒很灵活。
像怡芽和益阳居味合作,搞数字化研发系统,主攻面类和肉制品,产品线全,搭配奥特曼贴纸,搞仪式感,口味创新,切入儿童早午餐、课后加餐等场景,还联手李佳琦、罗永浩种草,线上线下全渠道覆盖,精准抓住职场父母和精致宝妈。
卖点是“5分钟出餐”“90秒速烹”,孩子能自己搞定。
可速食还是绕不开预制菜,家长在便捷和安心之间两难。
标榜低钠无添加,实际还是冷冻预制,过程不透明,营养难保证,“儿童专用”多是口味微调的工业化食品,和料理包差不多。
新消费品牌会营销会种草,但“营养信任”没建立起来。
靠IP联名、快出餐和KOL带货,无法持久赢得父母信赖。
中小餐饮企业受制于成本和专业能力,儿童餐升级难系统推进。
行业突破还得靠协会推动标准,第三方营养服务平台赋能,头部品牌示范。
在西贝、海底捞“抢娃大战”分胜负前,其它品牌还有黄金发育期。
儿童餐已不是个小配菜,是一盘托付,一份牵挂,一根紧绷的弦。
谁能端稳这碗饭,谁就能赢得每个家庭的安心。
今年的儿童餐市场,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争夺赛,每个家长都是裁判,每个孩子都是主角。
下一次出去吃饭,程娅还会站在餐厅门口犹豫:这碗饭,究竟该落谁家?
本文旨在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