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任永平主任:长大就会好?抽动症对儿童长期发展的影响与应对
发布时间:2025-10-23 01:10:16 浏览量:2
“等孩子长大了,抽动症自然就好了”,这是很多家长对儿童抽动症的普遍误解。诚然,部分轻度抽动症儿童在青春期后症状可能缓解,但这并非绝对,且忽视早期干预可能让抽动症对孩子的长期发展造成隐性伤害,家长需警惕这种 “被动等待” 的误区。
抽动症对儿童的长期影响,首先体现在学习能力上。儿童期是注意力、专注力和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频繁的抽动动作会分散孩子的课堂注意力,比如频繁清嗓子、耸肩会打断听课节奏,导致知识点遗漏;同时,担心自己的症状被同学嘲笑,孩子可能会产生课堂焦虑,进而出现厌学、逃学等问题。若长期得不到改善,可能导致学习成绩落后,甚至影响升学和职业选择。
其次,社交发展易受阻碍。抽动症儿童的不自主行为可能被同伴误解为 “奇怪”“调皮”,进而遭遇孤立、嘲笑或排挤。这种负面社交体验会让孩子逐渐变得自卑、敏感,不敢主动与人交往,形成孤僻的性格。进入青春期后,社交需求增强,而抽动症状若仍存在,可能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更加退缩,影响亲密关系建立和社会适应能力。
更隐蔽的是心理层面的长期创伤。长期被异样眼光看待、被过度关注症状,会让孩子产生 “我和别人不一样” 的负面自我认知,甚至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部分孩子为了隐藏症状,会刻意压抑自己的行为,导致心理压力持续累积,成年后可能出现情绪调节能力薄弱、自信心不足等问题。
应对抽动症的长期影响,核心是 “早期干预 + 持续支持”。家长需摒弃 “长大就好” 的侥幸心理,发现孩子症状后及时带其到正规医院就诊,通过行为治疗、心理疏导或必要的药物治疗控制症状;在学习上,与老师沟通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避免过度要求;在社交中,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教其正确应对他人误解;同时,持续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时疏导负面情绪。
抽动症并非 “阶段性问题”,其对儿童长期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只有通过科学干预和全方位支持,才能帮助孩子减少症状困扰,在学习、社交和心理上健康成长,避免因 “等待自愈” 而错失最佳干预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