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婴幼儿死亡率降至历史最低,优于全国
发布时间:2025-10-23 09:04:00 浏览量:2
10月22日,记者从南宁市积极推进儿童健康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南宁市始终高度重视儿童健康发展,强化政策保障、健全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能力、拓展服务内涵,全市儿童健康水平持续提升。2024年全市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1.2‰、2.1‰、3.1‰,均创历史新低,且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近年来,南宁市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围绕儿童生长全过程,系统性实施“三行动、两消除、两转变”举措,推动儿童健康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促进健康为中心转变,从“保生存”向“促发展”转变。“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8.7亿元推进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建成了 “市—县—乡—村”四级儿童健康服务网络,实现城乡儿童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期盼;在全区率先实现二级、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儿科门诊、住院服务“全覆盖”,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儿童常见病诊疗服务覆盖率达97.8%,优于国家标准要求;构建了市、县、乡三级托育网络,全市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机构服务位置数从2021年的2.0个升至目前4.6个,居全区前列,获评首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
针对出生缺陷预防、儿童疾病预防等群众关心关注的儿童健康成长重点问题,南宁市集中发力,回应群众健康“新期待”。2024年全市婚检率达99.8%,全国领先;产前筛查率达87.5%,连续5年实现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零出生”目标,严重致死致残出生缺陷发生率较“十三五”末下降15.6%,艾滋病母婴传播率降至零;疫苗针对性传染病发病率持续控制在低水平,无脊髓灰质炎病例和白喉病例,1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降至1.5/10万,手足口病发病率较“十三五”末下降48.2%。
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关心、关注的重点。南宁市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夯实康复基础,依托公立医疗机构和民营机构逐步完善特殊儿童康复服务网络,截至2024年底,定点康复机构63家。今年,广西特殊儿童保健康复中心正式启用,构建了面向0—17岁特殊需求儿童,集“筛查—诊断—康复—融合—帮扶”为一体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中心的建设规模、功能、水平均处于全区前列。南宁市联合全区14个地市、40家成员单位组建了特殊儿童保健康复专科联盟,创新推行“医教康融合”与“全程照护”模式,预计每年可以服务超过30万人次。
“十四五”以来,南宁市妇幼保健院负责牵头统筹资源,推进儿童友好医院建设,从“环境、服务、流程”三方面打造可感知的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取得显著成效。开设全市首家家庭亲子病房,推行“袋鼠式护理”服务超5000人次,在诊疗资源上,医院加入北京儿童医院牵头的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远程会诊让南宁娃足不出市享国家级服务;构建24小时危重新生儿绿色通道,成功抢救1626例患儿,极低体重儿救治成功率达99%。
心理健康是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基石。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作为全市唯一的三级甲等精神心理专科医院,通过“立足医、扩大防、构建网”总体布局,打造“家校医社”联动机制,全方位、全周期守护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经验做法荣获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优秀案例。创新“急慢分治、快收快治、多病共治”试点,治疗时间缩短50%以上,2025年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分别下降5.0%和16.3%。牵头成立南宁市精神卫生医联体,推动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开设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在全国医疗机构率先开展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筛查。
下一步,南宁市将持续聚焦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深化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进一步提升南宁市儿科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和可及性,致力构建更全面、更优质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广大儿童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护航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