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成都武侯十八幼大班儿童的规则养成之路:从“小组长”到“小主人”

发布时间:2025-10-22 16:38:42  浏览量:1

“老师,今天的小组长从谁开始呀?”开学第一天,一句熟悉而响亮的追问便在教室里响起。这并非偶然,经过一年“值日小组长”制度的日常浸润,成都市武侯区第十八幼儿园升入大班的孩子们对“规则意识”与“责任感”有了初步的体验。孩子们在中班每日轮流担任小组长的过程中,体验到被信任的光荣与提醒同伴后获得的成就感。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安排,开始主动渴望承担责任,期待在集体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班级活动区角在本学期焕然一新,建构区、美工区、语言区、科学区等吸引了孩子们热烈讨论。基于他们的兴趣,教师顺势推出“游戏区域负责制”,鼓励孩子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区角,申请成为该区域的守护小成员。很快,六个富有个性的小组陆续成立。在命名环节中,“果冻组”“小蚂蚁组”“桃子组”“蚂蚁组”等充满童趣的组名纷纷诞生,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映射出孩子们纯真而独特的世界。

有了“家”,更要有“家规”。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共同商讨如何维护自己所负责的区域。“在建构区不能乱扔积木,会打到小朋友!”“语言区的卷笔刀很危险,手指不能伸进去。”经过分组讨论,每个小组最终确立了三条最具“区角特色”的核心规则。孩子们用稚嫩的画笔将规则绘制成图示,郑重地粘贴在各自的区角。此刻,规则不再是墙上冰冷的文字,而是从他们心底生长出来、需要共同守护的约定。

坚持执行规则并非易事。小组长制度虽自中班延续下来,职责却已全面升级。几天后,老师发现小组长们常常因沉浸于游戏而忘记职责,导致材料散落无人整理。一次“紧急会议”随之召开。孩子们积极提出解决方案:“可以请老师提醒!”“也可以让组员提醒!”“我们可以做一个提示牌!就像交通标志一样!”“做个红绿灯!绿灯代表检查好了,红灯就是还没检查!”这些充满创意的想法,点燃了全班的热情。

在家长的支持下,孩子们亲手制作了各式各样的“红绿灯”带到幼儿园。当一盏盏红绿灯在区角亮起,它不仅是一种提示,更闪耀着孩子们主动解决问题的智慧光芒,也体现了家园共育的积极力量。

随着规则执行的深入,“告状”现象开始出现,反映出责任意识尚未完全内化。教师及时引导,将“指出缺点”转为“评选优点”,并推出“组长评价会”。在晨会中,组长们先进行“述职”,回顾自己前一日的工作表现,组员们也表达看法并投票。评价的焦点不再是“谁做错了”,而是“谁做得好”“哪些做法值得学习”。得到最多认可的组长被推选为当日“小班长”,脸上洋溢着自豪与责任感。

幼儿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的变化清晰可见:他们从被动接受规则转为主动参与制定,从需要提醒发展为自觉履职,从关注个人进步到在乎集体荣誉。更可贵的是,他们在评价中学会欣赏与尊重,在争执中学习协商与包容,这些隐形的品格素养,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图/文 成都市武侯区第十八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