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开首家“宝宝餐厅”!39.9元/位,只卖给3~12岁儿童……
发布时间:2025-10-20 10:09:31 浏览量:1
文 | 职业餐饮网 小鱼
海底捞正加速布局 “儿童餐” 赛道!
近日,海底捞首家“宝宝餐厅”正式开业。该餐厅面对3至12岁儿童开放,不仅推出了超20款专属菜品,还提供专人看护服务,按人头计费,39.9/位。
从最初的儿童餐、亲子乐园,到后来的亲子主题店,再到如今的独立餐厅,海底捞正持续加码儿童业务,不断拓宽服务边界。
与此同时,永和大王、九毛九、眉州东坡等头部品牌也纷纷发力,加入这场 “抢娃” 大战,试图分一杯羹。
不难看出,儿童餐已经不再只是餐厅吸引家庭的 “附属品”,而是成为了切入家庭消费的 “黄金入口”。
而此次,海底捞深度入局有何特点,能为行业带来一些新启发吗?
海底捞开“宝宝餐厅”,39.9元一位!
海底捞的“儿童餐”最早可追溯至2013年,当时以提供免费宝宝餐(如蒸蛋和面条)、派发儿童玩具为主,部分门店还设有儿童游乐区。
近年来,随着中式餐饮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家庭客群正成为品牌争夺的焦点,海底捞也持续加码在儿童餐方面的布局,以吸引家庭客群。
1、 在海底捞门店内开设餐厅,配备专业儿童看护师
此次开设的“宝宝餐厅”并非是海底捞的子品牌,而是在海底捞(西安万和城)店内,专门划设的一个儿童用餐区。
除此之外,宝宝餐厅还配备2名专职儿童看护人员。家长既可选择在宝宝餐厅内陪同孩子用餐,也可在自身用餐时,将孩子交由工作人员代为照料。
这样一来,不仅能保证儿童吃得舒心,更能让家长卸下照料负担、专注享受用餐,提升顾客的就餐体验。
据海底捞工作人员透露:“目前即便是不在海底捞店内用餐,家长也可以在支付餐费后,将孩子送到‘宝宝餐厅’就餐。”
2、 采用回转自取餐模式,20余种餐品,设置15个餐位
与海底捞此前推出的回转小火锅“举高高”一脉相承,此次的“宝宝餐厅”同样以回转自助模式为核心。
餐品通过传送带循环流转,孩子们可根据喜好自由选取,这一设计在提供便捷的同时,也极大增强了用餐的互动性与趣味性。目前,该区域共设有15个专属儿童餐位。
在餐品方面,“宝宝餐厅”提供了超过20种选择,涵盖清炒西兰花、炸小酥肉、面条、小汉堡、营养粥等,兼顾了营养与口味。
此外,餐厅还设有自助保鲜柜,提供多样的甜品与饮料,进一步丰富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当前菜单仍处于试运营阶段。据透露,“宝宝餐厅”已于10月13日正式营业,后续将根据顾客反馈对菜单进行持续优化。
3、 按人头收费,39.9元/位,面向3–12岁儿童开放
海底捞 “宝宝餐厅” 目前实行按人头收费,价格为 39.9 元 / 位,服务对象为 3 至 12 周岁的儿童。家长不可在此单独用餐,但可陪同孩子进入餐厅区域。
该举措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关注与反响。不少网友纷纷留言,如 “能不能全国铺开”“三岁以下的也收吧”“海底捞是懂我们家长的”“我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在点名组局了”……
海底捞也盯上儿童客群,能如愿吸引“家庭客”吗?
餐饮行业对亲子客群的争夺并非新鲜话题。早在2017年,西贝便率先切入儿童餐赛道,成为行业早期入局者之一。
随着市场认知不断深化,越来越多头部餐企陆续跟进。如今,随着海底捞落下“重子”,又将翻起怎样的浪花?
1、持续加码“儿童餐”业务,在千亿蓝海市场中寻增量
过去,儿童餐在餐饮业充其量只是服务的 “配角”,鲜少被视作核心利润来源。而今,头部餐饮品牌纷纷将其提升至战略高度,儿童餐正从边缘走向舞台中央。
这背后,是一个正在快速崛起的市场。据《2023 年中国儿童餐食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2 年中国儿童餐食市场规模已达 3623.27 亿元,并预计在 2025 年突破 5000 亿元。
面对这片千亿级蓝海,海底捞也积极跟进布局。不过,受火锅业态本身的口味和用餐形式限制,海底捞难以直接在核心产品上做大幅调整,于是转而从 “服务升级” 和 “场景体验” 等方面寻求突破。
服务方面,海底捞在部分门店推出作业辅导、绘画课程,并与猿编程合作打造 “边吃火锅边学编程” 等互动项目,拓展亲子服务链条;
场景方面,海底捞已对全国数十家门店的海底捞儿童乐园进行了系统升级;今年 7 月,首家亲子友好店也在深圳落地,并配备了约 200 平方米的主题游乐园;亲子主题店也已进入筹备阶段,即将亮相。
此次 “宝宝餐厅” 的落地,也正是海底捞在亲子服务场景构建中的关键一步,进一步拓展其在家庭消费的服务边界。
2、 以儿童餐为切口,撬动背后的“家庭客群”生意
然而,比儿童餐更具吸引力的,是其所连接的家庭整体消费。
儿童餐如同一枚“子母弹”,能够通过精准触达儿童(A),能够有效带动家长(B)乃至整个家庭(C)进入餐厅消费,形成“以一小带多客”的客流杠杆,成为提升复购率与客单价的关键抓手。
因为在当下家庭结构中,儿童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抓住了孩子,就相当于抓住了背后的家庭客群。毕竟,一个孩子的消费,直接带动的是至少一位,甚至更多家庭成员的陪同消费。
行业数据也显示,在中国约八成的家庭中,儿童相关支出已占家庭总消费的30%以上,儿童餐正成为撬动家庭餐饮市场的重要支点。例如,西贝通过推出儿童餐,带动家庭客群消费频次提升约20%;九毛九旗下儿童体验店在周末的家庭客群占比高达70%。
海底捞此次推出宝宝餐厅,其动机也在于此。该餐厅不仅提供适配儿童的多样化餐品,还配备专业看护人员,在保证孩子“吃得开心”的同时,满足家长“解放双手”的核心诉求,切中家庭就餐场景的痛点。
3、儿童餐生意“香”,但不好做
海底捞切入儿童餐赛道,手握一副天生的好牌。
其在家长群体中长期积累的品牌信任度,为拓展亲子业务奠定了坚实基础;而成熟的服务体系与创新能力,则为其满足家庭客群对品质、多样性与体验感的综合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
更重要的是,海底捞拥有许多中小品牌所不具备的试错能力与抗风险空间。
然而,对于大多数跟进的餐饮品牌而言,“儿童餐”生意看似美好,但仍需直面以下几重考验:
成本关:亲子业态对空间与人力配置提出更高要求。儿童娱乐区与活动场地挤占了有效营业面积,推高了租金分摊成本;专业看护与活动执行团队也带来人力开支的显著上升。
安全关:亲子餐饮的安全标准极为严苛。从食材溯源、餐品加工到场所安全与人员专业性,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演变为品牌信任危机。在家长眼中,安全不是加分项,而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体验关:儿童餐需要同时征服孩子与家长——既要满足儿童对“趣味性”的期待,又要符合家长对“营养健康”的要求。一旦体验失衡,不仅儿童餐难以形成复购,更可能波及家庭整体的消费意愿。
总之,儿童餐虽是一片潜力市场,却也是一条高门槛、重运营的赛道,唯有系统布局,方能破解难题,赢得增长。
职业餐饮网小结:
从免费辅食到按位收费的专属空间,儿童餐正经历着从增值服务到独立业态的蜕变。这也反映出餐企们对“小手拉大手”消费场景探索逐渐进入深水区。
不过,儿童餐饮释放出的巨大潜力,对于更多餐饮品牌而言,做好了是突破,做不好就会成为桎梏。餐企们需在商业效益与顾客体验间找到可持续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