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植根中华沃土 连接世界舞台

发布时间:2025-10-17 06:42:44  浏览量:3

转自:河北日报

植根中华沃土 连接世界舞台

——国产动画产业发展观察

□彭锦 秦煦

今年国庆档,动画电影类型多元、题材丰富,从历史题材到科幻冒险,覆盖儿童与成人观众,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与观众热情。《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用水墨风格再现群雄并起的三国故事;《猪猪侠·一只老猪的逆袭》首次突破“少儿向”传统定位,转向“全龄化”创作;《疯狂电脑城》则以拟人化电脑程序构建的虚拟都市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科技寓言故事。

近年来,国产动画以澎湃的创造力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在全球动画市场崭露头角。近期,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动画发展报告(2025)》,详细勾勒当下国产动画产业昂扬向上的生动图景。国产动画正在以更高的艺术水准、更开放的国际姿态,展现新时代中国文艺的创造活力与精神高度。

植根中华沃土

彰显民族气派

国产动画的发展,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三个和尚》,到世纪之交的《宝莲灯》《喜羊羊与灰太狼》,再到近期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浪浪山小妖怪》,国产动画始终与时代同行,在艺术探索中回应人民期待。每一个时代的代表作,都以不同的艺术语言记录着时代的精神面貌,折射出中国文化的创造力与生命力。

回望过去十年,是国产动画不断向上突破、向外拓展的十年。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焕然一新的视觉语言与叙事手法,打破国产动画沉寂已久的局面;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35亿元票房一举刷新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唤起观众对本土原创动画的信心与期待。如今,《哪吒之魔童闹海》以超159亿元全球票房和逾3.2亿人次观影热潮,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首,标志着国产动画在国际动画市场的重大突破。

与此同时,类型愈发多元、风格日益成熟的新作品接续而来。今年暑期档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以荒诞幽默的叙事方式重构民间想象空间,《聊斋:兰若寺》在志怪文化与现代视听中实现碰撞交融,《罗小黑战记2》则在延续IP世界观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情感维度与审美深度。在亲子共赏、青年追看、代际共情的热潮之中,国产动画正稳步迈入主流文化消费中心,从“小众的狂欢”走向“全民的热爱”。

电视动画也持续探索教育内核与审美表达的融合路径,在沉浸式视听体验中实现知识启迪与价值引领。以传统文化题材动画《薇薇猫日常之博物馆篇》为例,作品通过漫游博物馆的故事设定,让虚拟角色与历史文物展开跨时空对话,以灵动的影像语言唤起青少年对历史文明的好奇与敬意,体现了动画在文化传承与审美教育中的独特价值。

以网络动画为代表的“新国漫”创作群体,正成为国产动画美学自立的生动注脚。近年来,越来越多创作者以自觉的文化立场探索动画的民族表达。如国风动画片《猫行东方》融合2D水墨、3D建模与定格动画,其“东方美学宇宙”计划联动多种文旅IP,探索动画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作品不再停留于文化元素的拼贴式使用,而是通过叙事风格、审美气质、角色设定等层面,展现出具有文化辨识度的中国动画表达体系。

技术赋能

从“制作工坊”到“智造工场”

一部高质量动画作品的诞生,既要有创意的灵感火花,也要有工业体系的系统保障。近年来,从创意构想到工业化生产,从手工绘制到智能渲染,技术与艺术的双向赋能,正推动国产动画迈向更加成熟、系统、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数字表达手段的持续拓展,使视觉语言愈加多元。电影《深海》以粒子水墨技术,将流体动态与国画气韵融为一体,开创出兼具东方美学与数字奇观的视觉语境;《凡人修仙传》通过高精度动作捕捉实现“写实”与“写意”的并存,让人物情感更为细腻,画面更具张力。

在此基础上,随着算力平台建设的不断推进与服务能力的持续增强,动画制作中大量高耗时环节被有效压缩,显著缓解了渲染任务对周期与成本的制约。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影片中1900多个特效镜头、超过1万个特效元素,依托先进的算力资源与分布式渲染技术得以高效完成。例如,一段3秒的高复杂度镜头,在算力集群支持下仅用24小时即可完成全部渲染,而若依靠制作方本地工作站,则需耗时412天。这充分体现了新型基础设施对动画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为行业降本增效、提质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

人工智能的深度嵌入,正成为推动产业革新的关键变量。从脚本生成、分镜预演到角色建模、动态渲染,人工智能正在重新定义动画创作的流程与边界。例如,首部文生视频人工智能动画《千秋诗颂》,成功将凝练的诗词转化为生动的国风画卷。其制作周期更在人工智能赋能下,从传统的8个月缩短至4个月,彰显了技术对创意生产的强大推动力,实现了艺术表达与制作效率的双重突破。

中国动画在全球破圈

当前,中国动画在全球市场实现破圈传播,已有多部作品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内容类型从科幻到现实,艺术风格从二维国风到三维奇幻,受众群体则涵盖儿童、青少年及家庭用户,构建起多层次、多样化的动画出海格局。

科幻题材作品《三体》陆续登陆日本、印度、俄罗斯、越南等国,以宏大的世界观构建、哲学思辨与视觉奇观吸引大批海外观众,激发了他们对中国原创科幻内容的高度关注;现实题材动画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3号牛乃唐》《天天成长记》聚焦亲子关系、校园成长、乡村生活等普遍议题,以贴近生活的叙事方式和真挚情感打动海外家庭用户,在东南亚、非洲等地区持续热播,成为现实主义中国原创动画内容出海的典范。

中国动画通过多语种版本制作、国际平台合作、本土社交媒体运营等方式,不断提升出海效率与内容渗透力,推动“国创出海”从作品层突破迈向平台化布局。《时光代理人》登上奈飞全球热播榜,成为中国原创动画在全球市场获得主流关注的重要标志;《魔道祖师》日语版在日本形成“二次热潮”;原创动画《凸变英雄X》在知名欧美动画评分网站获评8.53分,成为近年评分最高的中国动画,彰显中国动画对海外年轻受众的广泛吸引力。

同时,中国动画在国际节展中屡获佳绩,国际认可度持续提升。深耕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下创意表达的《中国奇谭》,入围纽约亚洲电影节等节展;讲述牛郎织女后人奇趣故事的《落凡尘》,跻身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长片主竞赛单元;《靠谱小队》则在意大利海湾国际卡通节荣膺最佳儿童电视动画片奖……中国动画正稳健步入世界舞台。

内容创新的热潮、审美体系的自立、技术变革的赋能,正在共同塑造充满活力的新时代动画发展图景。未来,随着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技术革新持续深化,国产动画必将在科技与艺术的共振中,讲述更具感染力的中国故事,呈现更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