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第一场AI战争”实锤!美企支持以军杀器,2万儿童丧命引怒
发布时间:2025-10-14 20:04:51 浏览量:2
最近刷到加沙的伤亡数据,我盯着手机屏幕半天没缓过神,6万7千多巴勒斯坦人没了,其中2万是孩子。
但这串数字最扎心的不是规模,是这场仗被称为“第一场真正的AI战争”,以色列军方杀人的那些“家伙什”,背后全站着微软、谷歌、亚马逊这些美国科技巨头。
你说邪乎不邪乎?天天喊“技术向善”的大公司,怎么就成了战争里的“隐形杀手”?
其实这些合作早不是秘密,就是明晃晃的“技术绑定”。
微软的Azure云服务器,存着以色列军方收集的巴勒斯坦人通信记录,连微软CEO纳德拉都曾跟以军情报头目见过面,专门谈“把情报材料放微软云”的事儿。
谷歌和亚马逊更狠,2021年就联手搞了“雨云计划”,砸12亿美元给以军搞云计算和AI服务,现在俩公司员工还在内部抗议这破合作。
还有Palantir,这家做情报分析的公司直接摊牌:“我们给以军提供AI平台,分析目标、定作战计划。”
哪怕挪威最大投资公司怕违反人权法撤了资,它都咬死不道歉。
更绝的是OpenAI,它的先进模型通过微软云帮以军转录翻译截获的阿拉伯语信息,去年10月冲突一爆发,这玩意儿的使用量直接暴涨好几倍。
你说这些公司的“技术”,到底是帮人还是帮着“收人命”?
以色列军方用的那些AI系统,才是真能把人吓出冷汗。“
薰衣草”听说过没?就是那个算巴勒斯坦人“当武装分子概率”的算法,它吐出来的名单,直接就是击杀目标。
以军几乎全信这玩意儿,人工审核就干一件事:确认目标性别。
也就是说,只要算法说“这人是武装分子”,不管有没有证据,基本就定了死罪。
还有“爸爸在哪里”,名字听着特温馨,做的事儿特缺德,专门追踪目标的家庭住址,目的就是方便轰炸民宅。
以色列情报官员自己都承认:“系统就是这么设计的,炸房子比炸军事目标容易多了。”
更离谱的是,以军内部审计发现,用来翻译阿拉伯语的AI老犯低级错误,把“去市场买菜”翻译成“去军事基地集合”,把普通老百姓的日常聊天当成“恐怖分子密谋”。
AINow研究所的专家海蒂·克拉夫说得更直白:“AI在要命的事儿上,输出的是‘预测’,不是事实。
可预测错了,就是要死人的啊!”那些被误炸的孩子,他们的生命在算法里,就是个“错误率”数字?
现在这事儿早不是加沙一个地方的事儿了,AI战争正在“出口”到全世界。
乌克兰战争成了另一个“试验场”,乌克兰政府搞了个“在乌克兰测试”计划,邀请外国军火公司去前线测最新AI武器,平民用命换技术。
美国国防部也没闲着,砸钱搞“雷锤”计划,把AI往军事决策里塞得更深。
Palantir更赚翻了,今年8月刚跟美国陆军签了100亿美元的软件合同,这钱,沾着多少人的血啊?可也不是没人反抗:谷歌、亚马逊的员工天天抗议“雨云计划”,亚马逊还停职过一个公开反对的工程师。
但架不住大环境啊,特朗普政府想让美国在AI上“保持领先”,企业哪敢跟钱过不去?利润往前冲,道德往后扔。
你说,这些公司的“商业选择”,最后是谁在买单?是加沙的孩子,是乌克兰的平民,是我们所有人面对的“AI失控”风险!
加沙的2万孩子,不是统计报表上的冰冷数字,是妈妈怀里撒娇的娃,是爸爸接放学的小宝贝。
美国科技巨头嘴上说“技术中立”,可他们的云服务器、AI模型,早变成了以色列手里的“杀人刀”。
AI战争不是科幻片里的未来,是现在正在发生的悲剧。
我们得问一句:当算法决定谁该死,当大公司为钱不管人命,我们的世界到底要往哪走?那些死去的孩子,他们的血不能白流,我们得盯着这些“帮凶”,别让AI变成人类的“催命符”!
毕竟,科技的底线,从来都该是“人命大于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