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当你嫌弃孩子越来越叛逆时,你的控制欲正在培养下一个敌人

发布时间:2025-10-13 22:01:58  浏览量:2

昨天在商场目睹一场母子战争。少年想买黑色卫衣,母亲坚持选蓝色,最终孩子咆哮:“凭什么我连穿什么颜色都不能决定?”那位母亲红着眼圈问我:“为什么现在孩子这么叛逆?”我想说:您刚才不是在选衣服颜色,是在拒绝一个灵魂的独立宣言。

很多父母把家打造成专制王朝。孩子三岁时要报告小便,十三岁不能自己选朋友,二十三岁被安排相亲。然后我们惊讶地问:“这孩子怎么不亲我?”就像你每天给盆栽浇开水,还怪它为什么不开花。有个姑娘在日记里写:“我妈爱我,但爱的是考年级前十的我,会弹钢琴的我,给她长脸的我——而不是真实的那个我。”

叛逆从来不是突发恶疾,而是压抑多年的火山喷发。认识个总是微笑的“别人家孩子”,高考后把录取通知书撕成碎片。他父亲至今不明白,儿子为什么宁肯去工地搬砖也不读985。他不知道,那些撕碎的纸屑里,有被改写的志愿、被嘲笑的梦想、被监控的聊天记录。孩子用最惨烈的方式,赎回被父母篡改的人生。

更可怕的是,很多父母自己就是巨婴。要求孩子情绪稳定,自己却动不动摔东西;要求孩子诚实,却在电话里面不改色撒谎。那位天天逼孩子背单词的父亲,自己回家就躺沙发刷短视频。你活得像个行走的悖论,却指望孩子成为完美定理?

心理学有个残酷真相:孩子往往通过叛逆才能健康长大。就像小树要破土才能见阳光,婴儿要剪断脐带才能存活。那位把女儿裙子全扔掉的母亲,后来在女儿衣柜里发现所有衣服都剪了破洞——你看,压制永远催生更激烈的反抗。智慧的父母会学大禹治水,在疏不在堵。

但别误会,我不是在为所有叛逆唱赞歌。有些孩子确实需要引导,可前提是父母先审视自己。那个满嘴脏话的少年,父亲平时开口就是粗话;那个沉迷游戏的女孩,父母在家各自抱着手机当室友。孩子从来不是照你说的做,而是照你做的做。

最可悲的是,很多亲子关系早在青春期前就已病入膏肓。三岁时否定他的涂鸦,七岁时嘲笑他的梦想,十二岁偷看他的日记——这些看似微小的伤害,都在为未来的核爆积累原料。有个男孩对咨询师说:“每次我想和妈妈分享秘密,都会想起她当年把我养的仓鼠送人时的笑脸。”

对此,怎么看?跟往常一样,谈谈我的个人两点看法:

第一,孩子叛逆不是家庭教育失败,而是亲子关系需要升级的信号。就像手机系统需要更新,你不能指望用对待儿童的模式去管理青少年。聪明的父母会把叛逆期看作孩子精神上的“断奶”,虽然涨痛难忍,但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当你发现孩子开始顶嘴,该庆幸他有了独立思考能力——这总比四五十岁还唯唯诺诺的巨婴强。

第二,教育最大的悖论是: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要活成那种人。要求孩子读书时请放下手机,希望孩子情绪稳定时请先管理好脾气。亲子关系最神奇之处在于,当你开始改变,孩子会不知不觉跟随。就像那位终于学会敲门前等待三秒的母亲,某天发现女儿也开始耐心听她把话说完。

其实每个叛逆的孩子背后,都藏着两个灵魂的求救——孩子在求:“请看见真实的我”;父母在求:“请变回听话的你”。破解僵局的关键,往往在于谁先放下武器。下次当孩子又“不听话”时,不妨把它听成:“妈妈,我正在长大,你能陪我一起变吗?”

#小孩越来越叛逆跟父母有关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