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印度毒糖浆致 20儿童死亡!工业二甘醇超标 500倍,医生被捕引争议

发布时间:2025-10-11 11:25:37  浏览量:6

最近印度医疗圈出了件让人既愤怒又揪心的事,一款叫Coldrif的儿童止咳糖浆,硬生生变成了“夺命毒药”,截至10月8日,已经导致中央邦至少20名儿童死亡,还有不少孩子因为急性肾损伤、肾衰竭在医院抢救。

更戏剧的是,开处方的儿科医生还被抓了,这事儿不仅让印度家长们崩溃,更把“印度药品安全”的老问题又一次狠狠拽到了公众面前,这瓶“毒糖浆”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得搞清楚,这款把孩子推向死亡的Coldrif止咳糖浆,到底“毒”在哪儿。它是泰米尔纳德邦Sresan制药公司生产的儿童用药,说明书上写着能缓解感冒咳嗽、发烧流鼻涕这些常见症状。

成分里也有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这些常规成分,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可检测结果一出来,所有人都傻眼了,里面掺了工业溶剂二甘醇,含量高达48.6%。

要知道,印度规定药品里二甘醇的上限是0.1%,这一下就超标了近500倍!二甘醇这东西平时是做防冻液、印刷油墨和胶水的,根本不能往药里加。

一旦被人体摄入,会直接伤肾、伤肝还伤神经系统,孩子的身体更脆弱,反应也更剧烈:一开始是恶心、肚子疼、尿量变少,要是没及时发现,很快就会发展成急性肾衰竭,甚至抽风、死亡。

更让人无奈的是,这事儿早有“预警”。早在2023年,就有报告指出Coldrif糖浆不仅用了违禁化学品,用量还超标,连法定必须标的警示信息都没写,可当时没没人重视。

直到这次20个孩子的生命没了,才有人去查,结果发现涉事的Sresan制药连最基本的GMP质量认证都没有,却能一直生产销售。

目前虽然这款糖浆已经被全面禁售查封,可批次为SR-13、2025年5月生产的货里,已经有222瓶流到了消费者手里,剩下的433瓶才被查获,想想那些可能还没发现问题的家庭,就觉得后怕。

印度法律明确要求,药企在使用原材料和活性成分前,必须对每一批次都做检测,可印度最高药品监管机构CDSCO自己都承认,他们查了好多工厂,发现这些企业根本没做检测,直接就拿来生产了,这哪里是“疏漏”,简直是把规定当“废纸”。

世卫组织也看不下去了,出来说印度在检测二甘醇和乙二醇方面存在明显监管漏洞,再加上流通环节没人盯,从工厂到药店的链条全是“空子”,才让毒糖浆有了害人的机会。

全印度医学协会的人更是直言,好多早就该取缔的药企还在开工,那些违规的复方药随便就能买到,甚至还有“付费认证”的猫腻,花点钱就能拿到合格证明,这样的监管怎么能让人放心?

更讽刺的是,印度还号称“世界药房”,是全球第三大药品生产国,一半以上产值靠出口,给美国供40%的仿制药,给非洲国家供90%以上的药品。

可就是这个“世界药房”,2022年就因为毒糖浆害死了冈比亚、乌兹别克斯坦等国140多个孩子,当时迫于压力规定出口糖浆要额外检测,可国内呢?中小药企里只有72%有GMP认证,像这次涉事的Sresan,没认证照样生产销售,这“内外有别”的监管标准,简直是在拿本国民众的健康当赌注。

这次被抓的儿科医生叫普拉文·索尼,理由是“玩忽职守”,可这事儿一出来,印度医学协会直接炸了锅,中央邦分会要求立刻释放索尼,还威胁说不满足就发动全邦医生无限期罢工。

其实仔细想想,医生这锅背得确实有点冤,索尼开的糖浆是公立医院提供的,医生的职责是根据病情开处方,总不能让他们每次开药前都自己去化验药品成分吧?

为了挽回局面,印度也出台了一些新规:中央政府限制低龄儿童用止咳糖浆,喀拉拉邦要求12岁以下孩子买糖浆必须要医生处方,药剂师协会还呼吁不给2岁以下婴儿卖。可这些措施能不能落地,谁也说不准,毕竟之前也有检测原材料的规定,结果还不是没人执行?

再加上家长们医学知识不足,孩子一咳嗽就焦虑,觉得喝糖浆能快点好,这就导致糖浆滥用成风,也给毒糖浆提供了传播的土壤,可以说,印度的药品安全问题,不光是监管和企业的事,还和整个医疗体系、公众认知紧紧绑在一起。

印度这次的“毒糖浆”悲剧,20个孩子的生命给所有人都敲了一记重锤,药品安全从来不是“差不多就行”的事,尤其是给孩子用的药,每一个环节都得抠到最细。

企业不能为了省成本就跳过检测、用工业原料,毕竟赚的是钱,害的是命;监管部门更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然“世界药房”的名声只会变成“夺命药房”;基层医疗和公众认知也得跟上,不能让“随便开糖浆”“喝糖浆能治病”的误区继续存在。

虽然这次是印度的事件,但它也给所有国家提了个醒:药品安全是条“生命线”,缺了企业的底线、监管的防线、公众的常识,这条线就容易断。

希望印度能真正吸取教训,不是只靠查封几家企业、抓几个医生就完事,而是从根源上完善体系,毕竟对家长来说,最朴素的愿望不过是“给孩子喝的药,能让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