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别怪“不努力”!美国研究揭收入低根源:非再分配是预分配

发布时间:2025-10-08 23:52:15  浏览量:8

最近翻到美国《美国经济期刊》一篇老论文,看完真是刷新认知——咱们总说打工的挣得少是不努力,可这论文里的数据,偏偏把这个说法按在地上摩擦。

这论文整合了国民账户和家庭调查数据,得出个结论:美国给贫困群体的再分配,占GDP的比例比德国、法国那些西欧国家还高。

以前我也跟不少人一样,觉得欧洲收入平等是因为福利好、政府大方。

结果这论文一扒细节才发现,西欧福利钱不少来自增值税这种税,低收入的人交的比例反而比高收入的多。

真正让欧美拉开差距的,是欧洲人还没交税之前,市场给的收入就更平等。

这事儿说出来,估计不少美国左翼得懵,他们一直觉得美国福利抠门才导致不平等,现在看来,方向压根偏了。

后来我查了2024年的OECD报告,这情况还没改。

美国再分配的规模照样比不少西欧国家大,可税前收入差距还是大得很。

就拿前10%的人来说,美国这些人的税前收入占比快一半了,德国才三成多,法国更少。

如此看来,咱们以前聊收入平等,全盯着“事后补钱”的再分配,却漏了“事前定规则”的预分配,这才是真正的关键。

可能有人会问,再分配不就是政府给穷人补钱吗?补得多为啥还不平等?这里就得说清楚两个概念了,再分配和预分配。

本来想把这俩词说得简单点,后来发现用大白话讲更明白:再分配是市场把钱分完了,政府觉得不公平,收点税再补给穷人;预分配是在市场分钱之前,就把规则定好,让大家一开始拿到的钱就差不多。

美国就是典型的再分配下功夫,预分配没跟上。

你想啊,市场一开始就把收入拉得很开,老板拿大头、普通员工拿小头,就算政府后来补钱,也只能填填小窟窿,大差距还在那。

反观欧洲,人家是一开始就通过规则,让老板和员工的收入差没那么大,后续再补点钱,自然就平等多了。

我身边有个在德国工作的朋友,他说他们公司超过2000人,监事会里员工代表占一半。

开会的时候,员工能直接跟管理层谈工资、谈福利,管理层想随便压工资都不行。

2024年有数据说,这种公司的管理层和普通员工工资差,比没这制度的小不少。

这种从源头就保障劳动者权利的做法,比事后补钱实在多了。

聊到预分配,就得说说那些能改变规则的政策。

比如最低工资法,很多人觉得这只是涨点工资,其实不止。

美国华盛顿州去年提高了最低工资,后来我看报道,当地餐饮行业员工辞职的少了,老板主动涨薪的多了。

为啥?因为员工有了底气,不用为了糊口被迫接受低薪,老板想留住人,自然得给合理待遇。

还有工会,这玩意儿对打工的来说太重要了。

瑞典的工会覆盖率超85%,整个行业一起谈工资,低技能工人的工资比美国同类工人高不少。

反观美国,很多行业工会弱,员工只能单打独斗,跟老板谈工资根本没话语权。

搞不清为啥有人觉得工会没用,你想啊,一个人跟公司谈,和一群人跟公司谈,能一样吗?

住房也是个大问题。

美国旧金山2023年出了租金管制,年涨幅不能超5%,还不让随便赶租户走。

数据显示,低收入租户的租金负担降了不少。

房东手里有房,本来就占优势,要是没规则管着,随便涨租、赶人,打工的哪有安全感?这种在资源分配前就定好的规则,才是真的帮打工者。

当然,也不是说再分配没用。

再分配主要帮的是那些没法上班的人,比如老人、小孩、残障人士。

美国社保里,六成是给老人发养老金,还有一部分给残障人士,这些人没能力靠劳动赚钱,不靠政府补钱真不行。

欧盟的儿童福利也帮了不少孩子脱离贫困。

本来想觉得选预分配或者再分配一个就行,后来发现根本不是一回事。

预分配管的是能上班的人,让大家干活能拿到合理收入;再分配管的是不能上班的人,给他们兜底。

两者少了哪个都不行。

加拿大2024年就同时搞了提高最低工资和增加儿童福利,低收入家庭总收入涨了不少,这就是两者配合的效果。

现在美国有些州也在改,比如加州、纽约州,允许零售、餐饮这些行业跨企业谈薪资。

北欧国家更厉害,一边保持高福利,一边靠工会强化预分配,基尼系数全球最低。

毫无疑问,这才是正确的方向——先把规则定公平,让打工的靠劳动能赚钱,再给弱势群体兜底,这样才不用总说“你挣得少是不努力”。

说到底,打工者挣得少,真不是因为不努力。

问题出在一开始的规则没给够保障,要是预分配做到位了,再加上再分配兜底,大家靠劳动能拿到合理收入,谁还会觉得“努力没用”?

希望以后咱们也能多关注预分配,从源头解决问题,而不是总把锅甩给“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