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儿童头外伤损的特点和诊治2025

发布时间:2025-09-28 19:30:49  浏览量:1

儿童头外伤因儿童颅骨、脑组织、血管神经均处于发育阶段,与成人相比在损伤机制、临床表现、诊治原则上有显著差异,核心特点是“伤情隐匿、变化快”。

一、儿童头外伤的特点

一)结构相关特点

1. 颅骨与颅缝特点

婴幼儿颅骨薄、弹性大,颅缝未闭(如前囟、后囟),可一定程度缓冲外力,因此颅骨骨折发生率低于成人,但易出现“颅骨变形”(如乒乓球样凹陷骨折);年长儿颅缝逐渐闭合,骨折类型接近成人,但仍因颅骨硬度不足,线性骨折更常见,凹陷骨折多为浅凹陷。

特别提示:前囟,一般1-1.5 岁闭合,是婴幼儿颅内压变化的“窗口”,颅内压增高时会出现前囟隆起、张力高,是重要体征。

2. 脑组织特点

儿童脑组织含水量高、髓鞘化未完成,对缺氧、缺血更敏感,且脑表面血管脆弱,外力作用下易发生脑挫伤、硬膜下血肿(尤其婴幼儿),而成人常见的“对冲性脑损伤”(如额颞叶对冲伤)在儿童中较少见(因儿童脑组织与颅骨间隙小,移动度低)。

二)临床表现特点

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无法表达不适,临床表现多为“非特异性症状”;病情变化快,可在数小时内,从“清醒、哭闹” 进展为 “昏迷”,需密切动态观察。

1. 婴幼儿(<3 岁)

常表现为持续哭闹、烦躁不安、拒奶、呕吐(尤其喷射呕吐)、嗜睡、反应差,严重时出现前囟隆起、四肢抽搐、昏迷(呼之不应)。

2. 年长儿(>3 岁)

可表达头痛、头晕,但仍可能因恐惧或疼痛耐受,掩盖真实伤情;严重时出现h昏迷(嗜睡→昏迷)、肢体活动不灵(如一侧肢体无力)、眼睛看东西不清楚。

三)损伤机制特点

多为意外受损,受伤场景明确。多为钝性外伤,极少为锐器伤,常见机制:

1. 婴幼儿(<3岁):主要是“坠落伤”,如从床上、沙发上摔落,头部着地。

2. 学龄前 / 学龄儿童(3-6岁):“撞击伤”,如奔跑时撞墙、玩具砸伤头部;“交通事故伤”,如过马路被撞、车内未系安全座椅导致头部撞击。

3. 新生儿(0-1岁):多为“产伤”,分娩时器械辅助导致颅骨骨折、硬膜下血肿。

、家长需要关注的“危险信号”

所有怀疑头外伤的儿童,都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或拨打120,尤其是出现以下情况:

1. 持续呕吐:尤其是喷射性呕吐,超过 3 次;

2. 意识异常:嗜睡(很难唤醒)、烦躁不安、昏迷(呼之不应);

3. 头部外观异常:头皮明显肿胀、凹陷,或耳、鼻流血或清亮液体(可能是脑脊液漏,提示颅底骨折);

4. 肢体活动异常:一侧手脚无力、不能活动,或出现惊厥、抽搐;

5. 特殊表现:婴幼儿前囟门明显隆起、张力高,年长儿童诉“剧烈头痛” 。

、儿童头外伤现场救治原则

现场救治核心是:快速评估、避免二次损伤”,并同步排除“危及生命的情况”:

(一)急救与初步评估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儿童舌体大、易后坠;若昏迷,需将头偏向一侧,并清除口腔分泌物,避免窒息。

2. 评估生命体征

监测脉搏和呼吸,如脉搏慢、呼吸慢,提示颅内压增高或脑疝风险,需尽快到医院或拨打120,并告知120做好急救准备。

3. 避免盲目搬动

怀疑脖子损伤,如车祸、高处坠落时,需保持头中立位,并用衣物、毛巾、尿不湿等物品固定,避免搬动时加重脊髓或头外伤。

四、儿童头外伤诊断

1. 头部检查项目的选择

儿童头外伤的诊断=外伤史 + 临床表现 +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项目包括:头部CT、头部MRI和前囟门超声。

2. 头部检查的重复性

(1)首次头部检查未发现明显出血 / 骨折,儿童症状逐步好转,无新的症状出现,可以72小时后,行头部MRI检查,排除迟发损伤或小的损伤。

(2)首次头部检查未发现明显出血 / 骨折,若儿童仍有持续呕吐、嗜睡、反应差,需在 24-48 小时内复查,排除 “迟发性颅内血肿”(儿童血管修复能力弱,可能在外伤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迟发性出血)。

五、儿童头外伤的治疗

分级治疗,兼顾“治疗损伤” 与 “保护发育”;根据损伤严重程度:

一)轻度损伤(如轻微脑震荡、无移位的线性骨折)

1. 临床表现:短暂意识丧失(<5 分钟)、轻微头痛 / 呕吐,头部CT 无明显异常;

2. 治疗:居家观察(3 天),避免剧烈活动,清淡饮食;若出现 “呕吐加重、嗜睡、烦躁” 需立即就医。

(二)中度损伤(如脑挫伤、少量硬膜下血肿<10ml)

1. 临床表现:意识模糊(>5 分钟但<6 小时)、持续头痛 / 呕吐,CT 提示脑实质水肿或少量血肿;

2. 治疗:住院观察(2-7 天),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降颅内压、预防惊厥(儿童脑损伤后惊厥发生率高,可能加重脑损伤)。

三)重度损伤(如大量硬膜下血肿>10ml、脑疝、广泛脑挫伤)

1. 临床表现:昏迷(>6 小时)、瞳孔不等大、肢体瘫痪,CT 提示中线移位>5mm;

2. 治疗:紧急手术(如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术后转入 ICU,控制颅内压,同时预防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

六、康复治疗

早期干预,减少后遗症;儿童神经系统可塑性强,“早期康复” 是减少后遗症(如运动障碍、认知障碍、癫痫)的关键:

1. 轻度损伤:无需特殊康复,待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正常活动;

2. 中重度损伤:在病情稳定后(通常术后 1-2 周),尽早开展 “神经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认知训练),必要时配合 “物理治疗”(如针灸、理疗),避免因长期卧床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七、总结

儿童头外伤的核心特点是“结构未成熟、症状不典型、病情变化快”,诊治需 “快速评估生命体征→精准影像诊断→分层治疗 + 早期康复”,同时家长需警惕 “危险信号”,避免漏诊或延误治疗。因儿童神经系统可塑性强,多数轻度损伤预后良好,中重度损伤若及时干预,也可最大程度减少后遗症,保护其生长发育。

徐桂兴

神经外科二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