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症,是风在体内作祟!风停了,孩子就好了
发布时间:2025-09-30 17:45:00 浏览量:1
中医认为,肝风内动是儿童抽动症最直接、最核心的病机。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主藏血,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气需要柔和、舒畅,才能保证筋脉的柔韧和运动的协调。
肝风内动是如何形成的呢?
1.肝阳化风:
由于情绪、热病等导致肝阴不足,不能制约肝阳,则肝阳亢盛,亢而化风。风性善动,故出现各种动的症状,如抽动、抖动。
2.热极生风:
小儿属纯阳之体,容易感受热邪,或饮食积滞化热,热邪炽盛,灼伤津液,筋脉失养,也可引动肝风。
3.阴虚风动:
久病或先天禀赋不足,导致肝肾阴液亏虚,不能濡养筋脉,虚风内动而致抽动。
如何平息肝风,缓解抽动症状,我们来看一则案例:
10岁男孩,半年前因成绩退步,被家长批评后,出现频繁眨眼、耸肩。家长试图通过言语制止,但发现没有用,症状反而加重,又出现喉中“咯咯”发声。
问诊了解到患儿出生时早产,体质较弱,易感冒。平时性情急躁,入睡困难,手足心热,大便偏干。
刻诊: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辨证:肝风内动,阴虚内热,心肝火旺。
开方:生龙骨、生牡蛎、赭石、白芍、天冬、玄参、怀牛膝、菊花、枸杞子、熟地黄、钩藤、蝉蜕、茯神、甘草。
全方标本兼顾,共奏柔肝息风、滋阴安神之效。
半个月后,患儿眨眼、耸肩频率减少,情绪较前平稳,夜间睡眠改善,大便通畅。
一个月后,患儿抽动基本控制,喉咙发声消失,写作业时偶有眨眼,情绪激动时轻微耸肩。
巩固一个月后,家长反馈孩子抽动症状消失,情绪平稳,随访3个月未复发。
中医治疗抽动症大都从平肝熄风入手,但一个高明的中医,还会兼顾调理其他相关脏腑,这样才能从根源上减少风动的可能,并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