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经常添加硼砂的4种食物,大多人买回家都发现不了,少吃些
发布时间:2025-09-25 21:14:36 浏览量:1
孩子放学回家,手里那袋颜色发亮的“手工”辣条还没拆,家长群里先炸锅:有人晒出市监局通报,网红糍粑硼砂检出率飙到12.5%,就在我们小区门口的小摊。
我盯着那袋辣条,脑子里蹦出一个问题——这玩意儿到底咽下去多少看不见的玻璃粉?
去年9月广东警方端掉一个仓库,200吨“改良剂”堆成小山,里面掺的正是硼砂,涉案金额五千万。
老板把白色粉末混进魔芋粉,再贴个合法标签,检测仪器都差点被骗过去。
更离谱的是,有人把硼砂直接刷在食品包装袋内侧,食物蹭一蹭就沾上,根本不用“加”进去。
短视频里那些“祖传手法”“Q弹到弹牙”的弹幕,瞬间成了大型翻车现场。
我蹲过几个夜市摊,老板们聊天口径统一:加点硼砂,面条不糊、年糕不硬、粽子亮晶晶,成本不到两毛钱。
被问到安全,他们耸肩,反正吃不死人。
可最新研究啪啪打脸——儿童多动症、孕妇生低体重娃、大人肚子越来越圆,全跟硼砂剂量一条线往上爬。
最狠的是它先杀肠道菌,胖得莫名其妙,药都救不回来。
有人把希望寄托在新出的检测笔,30秒出结果,95%准确率。
我买了一支,回家把冰箱里那包“手工”糍粑掰开一测,笔尖瞬间亮红灯。
那一刻,家里老人还在说“以前吃一辈子也没事”。
我把笔递给他,他沉默三秒,直接把整袋扔进垃圾桶。
监管不是没动手,总局三季度抽检把“网红手工”列为重点,公众号“市说新语”每周更新黑名单。
可摊子太多,直播账号换个马甲就能复活。
最简单粗暴的办法,还是认住三样东西:颜色过分鲜艳、弹性好到异常、放一周都不硬——只要占一条,默认拉黑。
别信“传统工艺”四个字,真正的老法子只有米、水、盐、时间,没那么多妖蛾子。
辣条我最后还是没收,跟孩子说,硼砂本质就是工业玻璃原料,咽下去等于给肠子贴一层磨砂膜。
他听完自己把袋子丢进有害垃圾。
夜市灯还亮,摊前依旧排长队,我路过时举起手机,把直播里“Q弹”两个字截屏,顺手@市监局。
能救一个是一个,剩下的,就看谁还想拿肚子给黑心老板交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