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沈明-儿童肥胖 6 大诱因,家长必知的健康科普

发布时间:2025-09-27 23:23:43  浏览量:12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沈明主任在临床诊疗中,经常遇到因肥胖困扰的儿童家庭。肥胖症本质是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过度积聚的疾病 —— 当儿童体重超过同年龄、同身高正常标准的 20%,即可诊断为肥胖,需及时关注干预。沈明主任为家长梳理儿童肥胖的主要诱因:

1、多食:能量过剩的核心诱因

从临床观察来看,过食是儿童肥胖最主要的原因。当孩子摄入的热能持续超过日常活动、生长发育所需时,多余能量会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若父母本身肥胖,孩子出现肥胖的概率会显著升高 —— 这并非单纯遗传,更与家庭长期偏好高热量、高脂肪的饮食模式相关,孩子自幼年养成过量进食习惯,长期便会引发肥胖。

2、运动过少:陷入 “胖 - 不爱动 - 更胖” 的恶性循环

接诊中发现,不少家长因 “望子成龙”,给孩子安排大量课外学习(如音乐、美术、外语),直接挤占了户外玩耍、体育锻炼的时间。即便有课余时间,孩子也多选择玩手机、看电视等静止活动,体力活动占比极低。长期如此,不仅会导致脂肪堆积,还可能影响心肺功能与骨骼发育;更关键的是,肥胖儿童往往因行动不便更不爱运动,进而陷入恶性循环。

3、遗传因素:有倾向但非 “定局”

从医学数据来看,肥胖存在明显遗传倾向:父母双方均超重时,子女肥胖概率约 2/3;若仅一方肥胖,子代肥胖概率约 40%。但需特别提醒家长:遗传并非决定性因素,后天通过饮食调整、运动干预,仍能有效控制孩子体重,避免肥胖发生。

4、社会心理因素:别忽视 “情绪性进食”

很多家长存在 “胖是健康”“多吃才长身体” 的错误认知,这种观念容易导致孩子长期过量进食。此外,临床研究发现,若孩子功课压力大、学习成绩不理想,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会不自觉通过大量吃零食缓解压力 —— 这种 “情绪性进食” 若不及时干预,很容易引发肥胖。

5、饮食习惯:不当喂养方式的隐形危害

不少家长纵容孩子长期吃油炸、甜食等高脂高热量食物,还常强迫孩子 “吃光碗里的饭”,甚至用 “吃完就给玩具” 这类奖励方式引导进食。长期如此,会让孩子将 “进食” 与 “奖励” 绑定,形成过量进食的习惯,同时丧失对 “饥饿感”“饱腹感” 的正常感知,最终导致肥胖。

6、心理代偿作用:用食物填补情绪空缺

作为儿科医生,我们建议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 当孩子出现不安、紧张或遭遇挫折时,部分孩子会通过寻找甜食、高热量食物来填补心理空缺,用 “持续进食” 缓解负面情绪。这种行为若形成习惯,会逐渐导致能量摄入超标,引发肥胖。

【沈明主任温馨提示】:儿童肥胖不仅影响当下的生长发育(如影响骨骼生长、导致性早熟),还会增加成年后患高血压、2 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若家长发现孩子体重增长过快或已超出正常标准,建议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儿科或儿童保健科咨询,通过专业评估制定科学的干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