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真人电影未曾还原的三国历史,易中天用动画做到了

发布时间:2025-09-28 21:29:20  浏览量:1

时光编辑部 | 日灼

电影应该相似音乐多过小说。

易中天已经78岁了,但当笔者见到他时,眼前的他依旧和公众记忆的模样并无二致:目光如炬,健谈如昔。尤其是提到三国历史时,更是信手拈来,口若悬河,仿佛一瞬间回到了二十年前《百家讲坛》的讲桌前。

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以完全不同的身份出现在观众视野。由易中天监制、编剧,导演于孟、袁原执导的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即将在国庆档期和大家见面。

与当下流行的奇幻题材不同,影片是一部“硬核”的历史动画,也是近些年难得一见的“三国”题材。作为系列第一部,影片聚焦董卓入京到官渡之战的十余年历史,尤其是曹操、袁绍等人在乱世中争锋的故事。

人们早已习惯把“三国”与易中天联系在一起,这并不让人惊讶。令人意外的是,这一次三国与易中天的组合,呈现的竟是一部动画电影。

在《三国的星空第一部》上映前,带着期待与好奇,我们与影片编剧、监制易中天,导演于孟、袁原坐在一起,聊了聊这部新片。

缘起:地铁里的小读者

影片的缘起颇为偶然。

2023年春天,易中天收到一张朋友转发的照片:地铁里,一位初中生模样的读者,正埋头阅读他所著的历史小说《曹操》。不久后,又有人在深圳地铁上拍到了同样的场景。

这个瞬间触动了易中天,女儿易海贝顺势策划了一场读者见面会,他与小读者们面对面交流。孩子们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多少有些令易中天出乎意料,现场反响热烈,甚至不少小读者们问他,会不会把这段历史拍成电影,这便是这个项目最初的起点。

有了这个念头,易中天便开始认真思考:是拍摄真人历史片,还是动画片?他坦言,考虑到制作成本和周期,以及艺人“塌房”等不可控的风险,动画片就成了团队最稳妥也最能实现创造力的选择。

从学者到编剧,是五十一版剧本

大家往往只注意到了易中天的历史学者身份,忽视了他的其他经历。采访时易中天透露,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他在新疆插队时就开始写舞台剧,这层身份甚至比他从事历史和文化研究要来得更早、更久。

但戏剧编剧与电影编剧的创作思路完全不同,前者需要围绕人物、依赖台词搭建情境,后者则需要在世界观与事件的建构中寻找事件张力。初次做电影编剧的易中天,剧本改了51版,才最终定稿。

除了写作思路的转化,作为历史学者的易中天格外注重影片里的时代还原是否严谨,避免“历史穿帮”。他为团队立了一条规矩,汉朝之后的物件,决不能出现在影片场景中。

这种“较真”的基调,使《三国的星空》与市面上大多数历史影视作品泾渭分明。

影片的两位导演于孟、袁原分享了一个故事。

马镫,几乎是古装历史剧最常见也最不起眼的道具之一,却被易中天坚决否定不能在影片里出现。在大众印象中,马镫是骑马时必备的马具,在刻画动作戏时,马镫也是人物动作的受力点,看似微小的细节会影响到整个人物动作的表现。

原来,根据严谨的考古结果,最早的马镫在西晋时才出现,东汉时期并无此物。看似微不足道,却直接决定了历史还原程度,以及骑马时人物的姿态与动作逻辑。许多影视剧对此一笔带过,而这一次,易中天和团队选择了“纠错”。

最终,两位导演按照易中天的建议还原了汉代骑马时的姿态,他们也意识到这个项目的不同之初,除了艺术创作,还肩负着尊重历史的责任与传承文化的使命。

大量与马镫类似的历史细节隐于片中,小到器物的纹路、场景中的牡丹、摊贩售卖的水果,大到建筑的风格样式,道路两旁的树木,都依据史料考证还原。由此,便系统化的构建了银幕上东汉时代的风土面貌。

影片中每一个微小细节,背后是团队下的苦功夫。

几年来,于孟和袁原带着美术团队走访全国上百家历史博物馆,考察的范围从衣食住行到房梁斗拱,再从中提炼,只为影片的服化道既合乎史实,又能在光影中真实可感。易中天打趣说,现在拿件文物出来,美术团队能马上一眼分辨它的来历背景。

历史与戏剧:在史实空白处“补笔”

除了精雕细琢的外在还原,对于史实的还原和改编,《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很可能也是近来影视作品中最为审慎的。

主创们秉持大的历史脉络与人物性格遵循历史典籍记载,在此基础上做局部的戏剧化呈现,找到人物情感的落脚点,让古籍里寥寥数语的人物,化为银幕上可理解、可共情的角色。

易中天强调,片中的人物设定、历史依据均源自《三国志》《后汉书》等历史古籍,而非《三国演义》这样的历史虚构小说。尤其是被后世戏剧化诠释过无数遍的“奸雄”曹操,在影片中的呈现比以往更复杂,更多面。

为曹操配音的是演员檀健次,他的声音表演为影片增色很多。易中天也颇为满意:“非常出色,他不是在刻意表演,而是进入情境后的自然流露。”尤其是曹操感慨乱世时个人命运的不可捉摸,听到配音后易中天非常感动,感慨曹操经历了战争年代,谁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毕竟枪炮是不长眼的。”

影片中最核心的人物关系,是曹操和袁绍。从少时相识到志趣分歧,从同盟到分裂,两人的性格与选择构成了故事走向的根本张力。汉献帝刘协的加入,又让这段权谋角力更添复杂,三方交错的人物关系构成了影片的故事基础。

易中天以历史记载构成了影片中人物的弧光。袁绍与曹操自幼相识,相似的家族背景让他们成为发小,但前者孤傲自负,后者孤勇务实,这成了他们从交好到分崩离析的内在原因,也是关键节点上做出不同抉择的内因。影片牢牢的抓住这一点,让古籍中对二人关系的些许笔墨,在银幕上有了具象化的呈现。

影片并非简单的“史实搬演”。

以官渡之战为例,真实战场位于今日河南郑州东北的平原,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却少了起伏变化,若完全依原貌呈现在银幕上,视觉效果显得单薄。于孟、袁原在与易中天讨论后,在地形设计上巧加起落,使两军对垒更具层次感,山川起伏与阵势交织,令画面调度更具张力,也让这段历史获得了更具电影感的重生。

此外,导演将这场大战的视听设计更符合电影的呈现逻辑,从包围到奇袭,再到霹雳车这样的“重武器”亮相攻城战,双方你来我往,重现了冷兵器战场的紧张与刺激,同时不会千篇一律,令观众不会觉得乏味。

同样,古籍的矛盾与空白也给创作者留出空间。

易中天介绍,汉献帝刘协与曹操的关系,史书中鲜有记载,编剧时就依据逻辑推理人物的动机,重构二人的关系。在此笔者不剧透,但观影之后,相信大多数观众不仅会对两人之间的情感与权谋有更深的体悟,也会对片名“三国的星空”有更真切的理解。

提及影片即将和观众见面,于孟和袁原相视一笑,坦言心里荣幸与忐忑并存。易中天则一如既往的快人快语:“我真心希望今年国庆档所有的电影票房都好,大家都好我们才能好。”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即将开演,而整部三国的壮阔史诗,才刚揭开它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