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礼养德:儿童具身德育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5-09-28 18:28:57 浏览量:1
当前德育教学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如何让道德教育真正走进儿童内心,实现知行合一”始终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核心难题。传统德育往往陷入“课堂上听着感动,生活中一动不动”的困境,抽象的道德知识难以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而由吉海荣所著、新华出版社2025年6月出版的《践礼养德:儿童具身德育的实践探索》,以江苏连云港道德与法治研究团队十余年的实践沉淀为基石,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系统且可落地的解决方案,堪称新时代儿童德育研究的突破性力作。
该书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出“践礼养德”的教学主张,直击传统德育“知与行脱节”的痛点。作者摒弃了单向灌输的传统模式,创造性地将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与具身认知理论相结合,强调“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书中明确指出,儿童的道德成长并非单纯的知识积累,而是需要通过亲身参与、实践体验,在“行礼、践礼”的过程中感知礼仪背后的价值内涵。这种理念打破了“道德仅存在于课本”的认知局限,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道德践行者——在课堂的情景模拟中体会“谦让”,在校园的礼仪实践中理解“尊重”,在家庭的互动任务中感悟“责任”。这种将“礼仪践行”与“品德培育”深度融合的思路,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也精准回应了新时代德育“知行合一”的要求,为儿童道德认知的内化与外化搭建了清晰路径。
书中展示了连云港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团队在教学实践、理论研究、沙龙研讨、团队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研和培育工作。团队先后多次在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教学新时空”执教展示课并参与主题研讨活动。团队围绕江苏省重点课题工作,形成了省级—市级—县区级—校级阶梯式教研体系,带领团队成果辐射到新疆、苏州、无锡、常州、淮安、扬州、盐城、徐州等地,为连云港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树立一面旗帜。所在学校2023年以“践礼养德具身德育课堂”为特色被评为江苏省思政育人特色学校,所在道德与法治教研组2023年获得“连云港市工人先锋号”。
为让“践礼养德”理念真正落地课堂,该书详细呈现了团队探索的八种具身德育教学模式,形成了一套适配儿童认知特点的“教学工具箱”。从“游戏化教学”用趣味互动吸引低年级学生主动参与,到“议题式教学”引导高年级学生通过思辨提升道德判断能力;从“情境体验式教学”创设沉浸式环境让道德感悟更深刻,到“项目化教学”以真实任务驱动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每种模式都配有具体的课堂案例,清晰阐述了设计逻辑、操作流程与关键要点。例如,在“思维导图式教学”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以“校园礼仪”为主题绘制思维导图,从“课堂礼仪”“交往礼仪”“活动礼仪”等维度展开,让抽象的礼仪规范转化为可视化的思维框架,既贴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又提升了教学的实效性。这些模式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组合,让曾经略显枯燥的德育课真正实现了“灵动、情动、互动”的教学样态,为一线教师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实践指南。
在资源开发与评价体系构建上,该书的创新同样令人瞩目。团队基于具身认知理论,打造了“具身微认知资源”体系,通过“微视频”“微情境”“微体验”等具象化形式,将抽象的道德概念转化为学生可感知的具体场景。如3D全景式“微体验”资源,能让学生“走进”传统文化场景,直观感受礼仪背后的文化底蕴;动态化“微经历”设计,则通过角色扮演、实践任务等,让道德情感在互动中清晰可感。而在评价层面,书中提出的“教—学—评一体化”体系,打破了单一的课堂评价局限,融合了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力量,覆盖课堂观察、作业设计、档案袋评价等全流程。尤为亮眼的是,团队大胆探索“技术+德育”的融合路径,将AI技术融入评价体系——利用AI辅助设计教学目标、创设丰富的具身情境,通过数据分析提供即时反馈,让评价更精准、更贴合儿童成长规律,为素养导向的德育转型提供了全新方向。
《践礼养德:儿童具身德育的实践探索》是一部扎根教学一线、充满实践智慧的“德育指南”。它以“礼”为纽带,以“具身”为路径,不仅为解决传统德育困境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案,更重新定义了儿童德育的逻辑:道德的成长,始于身体的体验,归于生活的践行。对于广大德育工作者而言,这本书既是理念革新的“启发者”,也是实践落地的“引路人”;对于推动新时代德育教学改革而言,它所呈现的“连云港经验”,更为培养“有道德、会实践”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范式。当德育从空洞的说教变为可感、可践、可悟的亲身体验,儿童的道德成长便有了坚实的土壤,“以礼润心、以德育人”的教育目标也终将在课堂与生活的交融中实现。(徐文贤)
《践礼养德:儿童具身德育的实践探索》
吉海荣 著
新华出版社 2025年6月
ISBN:978-7-5166-8017-9
定价:7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