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广告辣眼又惊心!暴力污女性、坑儿童,监管咋就管不住?
发布时间:2025-09-28 14:53:51 浏览量:1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文 |昕昕
有时候浏览一个新闻网站,查点工作资料,甚至只是想看看天气预报。
可屏幕上突然跳出的,却是一些让无数人瞬间心头一紧的画面:一个半裸的女性在拼命挣扎,一个男人粗暴地抓住她的身体。
每一次都像是一记突如其来的冒犯,让人呼吸急促,手忙脚乱地想赶快关掉页面,可心里的不安,早已挥之不去。
这些所谓的广告,不是单纯的营销,它们赤裸裸地贩卖的是暴力、是性骚扰、是对女性的物化。
广告里的女性面孔,永远是痛苦的、扭曲的、被压迫的,而男性角色则是冷酷、强硬、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这种场景一次次出现,就像在对社会悄声洗脑:女性的痛苦可以成为消费的噱头,女性的身体可以成为点击的工具。
想想看,一个孩子在做作业时,不小心看到这样的画面,会怎样理解“性”?怎样理解“关系”?这样的错误示范,比明火执仗的暴力更可怕。
家长再细心,也无法时时刻刻屏蔽这些弹窗,孩子哪怕一次误点,算法就会牢牢记住,接下来推送得更多、更狠。
很多母亲说自己“信任孩子”,可心里的担忧无法抹去,谁能保证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在好奇心与算法双重夹击下,不会被拉进那些扭曲的画面里?
这不是家长“能不能管住”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数字环境出了问题。
一位市民说得好:如果同事在办公室里给你看这种画面,你一定会立刻投诉,但当广告自动弹出时,我们却只能忍受、关闭,再次忍受、再次关闭。
一次两次,或许还能咬牙忽略;可当这种经历变成生活的常态,它带来的伤害,不亚于反复被骚扰,它让人愤怒、无力,更让人感到被侵犯。
网络本该是一个自由分享与表达的平台,女性也曾在这里发起运动、揭露不公,但与此同时,它也成了暴力与厌女文化的温床。
那些广告,那些伪装成娱乐的“网络漫画”,就是赤裸裸的证据,它们让女性一次次被物化,被拖拽,被勒颈,它们传递给整个社会一个危险的信息:女性的身体,是可以被随意处置的。
广告公司推给平台,平台推给代理,代理又推给算法,每个人都说“我们有规则”,每个人又都说“我们无法完全控制”。
可受害的,不是广告链条上的某个环节,而是我们每一个在屏幕前无辜的人,孩子们在这里成长,成年人在这里工作,女性在这里承受无端的冒犯。
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企业的声明,不只是媒体的封禁,而是法律的约束、监管的落实,以及社会整体对女性的尊重。
性本该是尊重、信任与沟通的结合,而不是暴力与羞辱的演绎,广告里那些令人心惊的画面,不仅在伤害女性,更在毒害整个社会的观念。
我们需要一次真正的清理,把这些侵扰人心的垃圾彻底扫出网络空间。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安心上网,让女性安心生活,也才能让网络回归它应有的样子——一个自由、平等、值得信赖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