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父母共同参与孩子兴趣培养:5个家庭活动,让兴趣成为亲子纽带

发布时间:2025-09-28 02:20:16  浏览量:1

每次在家长群聊兴趣培养,总能听到同款焦虑:“报了 3 个兴趣班,娃一个都不喜欢,每次去都哭”“我想让娃学书法,他偏要学画画,吵了好几次”“报班花了大几千,娃练了几天就撂挑子,钱全浪费了”—— 其实我之前也踩过这坑,报了舞蹈班娃不想去,每次送娃都像 “打仗”,后来发现:培养娃的兴趣,关键不是 “报多少班”,而是 “父母一起参与”。比如和娃一起画一幅画、玩一次乐器,在互动中发现娃喜欢什么,还能让兴趣变成 “亲子共同话题”,比硬逼娃学管用 10 倍。今天这 5 个家庭活动,从低龄到小学都适用,材料家里都有,直接就能玩!

一、活动 1:“全家创意涂鸦日”—— 不追求画得好,一起 “瞎画” 也开心,发现娃的艺术天赋

很多家长觉得 “培养画画兴趣就得报班学技巧”,其实不用!每周选一个晚上,全家围在一起 “瞎画”,不用教娃怎么画,让他自由发挥,反而能发现娃的兴趣和天赋,还能聊出很多开心的事。

具体玩法(超轻松,不用准备专业画材):

材料:找几张白纸、蜡笔或马克笔(家里有啥用啥,不用买画纸),甚至可以用娃的彩色铅笔;

玩法:定一个主题,比如 “我们的家”“周末去哪里玩”,全家一起画,爸爸画爸爸的,妈妈画妈妈的,娃画娃的,不用管 “画得像不像”;

互动:画完后每个人介绍自己的画,比如爸爸说 “我画的我们家的阳台,有妈妈种的花”,妈妈说 “我画的我们去公园放风筝”,让娃也说说 “你画的是什么呀?”

真实案例:

邻居家之前想让娃学画画,报了班娃不喜欢,后来每周搞 “全家涂鸦日”,爸爸画汽车,妈妈画花草,娃居然喜欢画 “一家人手拉手”,每次画完都要贴在冰箱上。现在娃主动说 “妈妈,今天我们画画吧”,还会教妈妈 “这个颜色要这样涂才好看”—— 没报班,娃反而爱上了画画,亲子互动也多了。

避坑提醒:

别评价 “画得好不好”!比如别说 “你画的人怎么没有眼睛”“这棵树画得不像”,换成 “你画的一家人手拉手,真温馨”“你用的颜色真好看,妈妈都没想到”—— 评价会让娃不敢画,鼓励才能让他愿意表达,兴趣才能慢慢培养。

二、活动 2:“亲子乐器小合奏”—— 不用买昂贵乐器,用日常用品玩音乐,培养节奏感

很多家长觉得 “学音乐就得买钢琴、小提琴”,其实不用!用家里的日常用品就能玩音乐,比如碗、杯子、筷子,全家一起 “合奏”,既能培养娃的节奏感,还能玩得哈哈大笑,比报班更轻松。

具体玩法(材料随手拿,超简单):

自制乐器:用不同大小的碗(或杯子),里面装不同量的水,用筷子敲(水多的碗声音低,水少的声音高);或者用塑料袋装豆子,做成 “沙锤”,摇一摇有声音;

合奏:选一首娃熟悉的儿歌(比如《小星星》),爸爸敲碗当 “钢琴”,妈妈摇沙锤当 “伴奏”,让娃跟着节奏拍手,或者让娃也拿个勺子敲碗,一起跟着儿歌节奏 “演奏”;

创意玩法:让娃当 “小指挥”,指挥爸爸 “该敲哪个碗”,指挥妈妈 “该摇几下沙锤”,让娃有参与感和成就感。

真实案例:

我家之前用碗和筷子玩音乐,娃一开始只会乱敲,后来慢慢能跟着《小星星》的节奏敲,还会说 “爸爸,这里要敲快一点”。现在每次玩,娃都主动当 “指挥”,指挥我们 “合奏”,玩得超开心 —— 没花一分钱,娃不仅喜欢上了 “音乐”,还学会了 “指挥”,专注力也变好了。

避坑提醒:

别追求 “节奏对不对”!比如别说 “你敲得太快了,跟不上”“妈妈摇沙锤的节奏错了”,换成 “我们一起慢慢敲,跟着儿歌的调子来”“这样玩真有意思,下次我们再试试别的儿歌”—— 玩音乐的核心是 “开心”,不是 “专业”,开心了娃才愿意参与,兴趣才能慢慢培养。

三、活动 3:“家庭科学小实验”—— 用厨房材料做实验,满足娃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欲

很多娃对 “科学” 感兴趣,比如喜欢问 “为什么水会结冰”“为什么鸡蛋会浮起来”,不用报科学班,用厨房的材料就能做小实验,全家一起探索,满足娃的好奇心,还能培养探索欲。

具体玩法(分实验举例,材料都是厨房常见的):

实验 1:鸡蛋浮起来:准备一个杯子、水、盐、鸡蛋,先让娃把鸡蛋放进清水里(鸡蛋会沉),然后让爸爸加盐,妈妈搅拌,让娃观察 “鸡蛋什么时候会浮起来”,边做边跟娃说 “盐加得多了,水变重了,鸡蛋就浮起来了”;

实验 2:彩虹水:准备几个杯子、水、食用色素、纸巾,每个杯子装一点水,加不同颜色的色素,然后用纸巾把杯子连起来(纸巾两端分别放在相邻的杯子里),让娃观察 “颜色会不会跑到另一个杯子里”,全家一起等 “彩虹” 出现。

真实案例:

小区有个娃总问 “为什么盐会让鸡蛋浮起来”,妈妈和爸爸一起陪他做实验,娃盯着杯子看了 20 分钟,直到鸡蛋浮起来,开心得跳起来。现在娃主动说 “妈妈,今天我们做什么实验呀?”,还会把实验过程画下来 —— 没报班,娃的探索欲被激发了,还学会了 “观察和记录”。

避坑提醒:

别直接告诉 “答案”!比如做鸡蛋浮起来实验时,别说 “加盐鸡蛋就会浮起来”,而是让娃自己观察 “加一点盐鸡蛋没浮,加很多盐才浮起来”,让他自己发现 “盐加得越多,鸡蛋越容易浮”—— 探索的过程比 “知道答案” 更重要,能培养娃的思考能力。

四、活动 4:“亲子手工大改造”—— 用废旧物品做手工,培养动手能力,还能环保

很多娃喜欢做手工,但买手工材料费钱,不如用家里的废旧物品(比如纸箱、快递盒、旧衣服)做手工,全家一起 “改造”,既能培养娃的动手能力,还能教娃 “环保”,一举两得。

具体玩法(分物品举例,超易操作):

纸箱改造:用快递纸箱做 “汽车”(爸爸剪纸箱,妈妈贴彩纸,娃画车轮),做完后让娃坐在里面,爸爸推着 “汽车” 玩,或者让娃当 “司机”,假装 “开汽车去公园”;

旧衣服改造:用娃穿小的旧 T 恤,妈妈剪袖子,爸爸缝边,让娃用彩笔在上面画图案,做成 “小围裙”,下次做手工或吃饭时让娃穿,娃会觉得 “这是我自己做的围裙,真好看”。

真实案例:

我家之前用纸箱做 “小火车”,爸爸剪了 3 个纸箱连起来,妈妈贴了彩色贴纸,娃画了窗户和车轮,做完后娃拉着 “小火车”,让爸爸妈妈当 “乘客”,玩了一下午。现在娃看到快递纸箱就说 “我们做手工吧”,动手能力比之前强多了,还会说 “纸箱不能扔,能做手工”—— 环保意识也培养了。

避坑提醒:

别追求 “手工多精致”!比如纸箱汽车的轮子剪得歪了,别说 “你看剪歪了,不好看”,换成 “这个歪歪的轮子真特别,像小火车的备用轮”;旧衣服围裙缝得不好,换成 “这是独一无二的围裙,只有你有”—— 手工的核心是 “一起做”,不是 “做得完美”,一起做才能培养兴趣,拉近亲子距离。

五、活动 5:“全家运动挑战赛”—— 根据娃的兴趣选运动,一起比赛,培养运动习惯

很多家长想让娃爱运动,报了篮球班、舞蹈班,娃不喜欢,其实不如根据娃的兴趣,选全家能一起玩的运动,比如跳绳、拍球、捉迷藏,一起比赛,既能培养娃的运动习惯,还能让全家都动起来。

具体玩法(分运动举例,全家都能参与):

跳绳比赛:如果娃喜欢跳绳,全家一起比 “1 分钟谁跳得多”,爸爸跳、妈妈跳、娃跳,让娃当 “裁判”,记录每个人的次数,最后给 “冠军” 一个小奖励(比如一个拥抱、一次优先选零食的机会);

捉迷藏:如果娃喜欢玩游戏,全家一起玩捉迷藏,爸爸藏、妈妈找、娃当 “小助手”,或者让娃藏,爸爸妈妈找,玩的时候可以说 “我们来找你啦,你藏好了吗?”,增加互动乐趣。

真实案例:

表哥家娃之前不喜欢运动,后来每周搞 “全家跳绳比赛”,爸爸故意 “输” 给娃,说 “你跳得真快,爸爸都不如你”,娃现在每天主动说 “爸爸,我们跳绳吧”,还会教妈妈 “跳绳要这样跳才不会绊到”—— 没报班,娃爱上了运动,身体也变好了,亲子关系也更亲密了。

避坑提醒:

别让娃 “必须赢”!比如跳绳比赛,别说 “你一定要比爸爸跳得多”,换成 “我们一起努力,跳得开心就好”,如果娃输了,说 “没关系,下次我们再试试,你肯定能跳得更多”—— 输赢不重要,开心和坚持才重要,这样娃才愿意一直参与,运动习惯才能慢慢养成。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

宝子们,培养娃的兴趣,从来不是 “报多少班、花多少钱”,而是 “父母愿意花时间陪他一起探索”。一起涂鸦、玩音乐、做实验、做手工、运动,这些小活动不用专业设备、不费钱,却能让娃在互动中找到喜欢的事,还能让兴趣变成 “亲子共同话题”—— 你会发现,娃不仅爱上了这些事,还会更愿意跟你分享 “我今天画了什么”“我们下次做什么实验”,亲子关系也会更亲密。

最近 #2025 亲子兴趣共育指南 #话题正热,越来越多家庭开始 “拒绝盲目报班,选择亲子一起玩”。你家娃喜欢什么呀?有没有试过和娃一起做手工、玩音乐?评论区聊聊,抽 3 位家长送 “亲子兴趣活动清单”(含实验步骤、手工教程),帮你轻松和娃一起培养兴趣,让兴趣成为亲子纽带!

#亲子兴趣培养 #拒绝盲目报班 #2025 亲子兴趣共育指南 #家庭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