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90后姑娘支教8年,为送儿童礼物遇难,笔记本内容让父母泪崩
发布时间:2025-09-27 21:17:51 浏览量:1
山东淄博一个叫宓泽的姑娘,34岁,在大凉山支教8年,出事那天为了赶在六一前,给山里200多个孩子取儿童节礼物,骑着摩托车走再山路出了意外。
有人去整理她的东西,翻出一双鞋:鞋头补了又补,鞋底磨得快平了
还有个磨破边的笔记本,翻开全是密密麻麻的字:谁谁烫伤了下周要带他复诊,六一要教孩子们唱《小星星》,阿依数学差得抽空补……每一条都记着孩子的事
这姑娘是家里最小的,被宠大的。2017年她才26,在淄博一家公司当文员,朝九晚五的,日子过得安安稳稳。
就有回午休,她瞅着同事手机里存的大凉山照片,一下子被勾住了:照片里的娃穿得衣裳都洗得发白,有的鞋还露着脚趾头,可眼睛亮得像山里的星星,直勾勾盯着镜头,透着股想往外看的劲儿。
同事跟她讲山里的孩子多可怜,好多到年纪了还没学上,她听着听着就红了眼。
没隔多久,她就跟公司递了辞职报告,回家跟爸妈说:想去四川那边看看。老两口一开始没当回事,寻思年轻人一时热血,出去遭点罪就回来了,没拦着她。
结果她真就收拾了个行李箱,装着几件换洗衣裳、两本教学参考书,从淄博坐火车到成都,又转长途汽车往凉山深处走
最后还是当地老师骑摩托车把她从镇上接回去的:合觉莫小学,那地方偏得很,车开不进去,全靠两条腿和摩托车。
刚去的时候她遭老罪了。城里姑娘哪受过这苦?买回回菜得翻两座山,走俩多小时山路
住的土坯房漏风,下雨天屋顶还滴答水;做饭得自己捡柴烧灶台,她一开始连火都生不起来,煮个面条不是夹生就是糊锅底,顿顿凑合。
山里潮气大,她刚去头个月就感冒发烧好几回,半夜咳嗽得睡不着,就坐在窗边看外头的山,也没跟家里说一句苦。
最难的还是教书。她接手的五年级,好些孩子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全,有的普通话都说不利索。头回上课她站在讲台上,看着底下几十双眼睛
她张嘴想讲课,愣是不知道从哪说起。可她不服输,晚上别的老师都睡了,她还在屋里点着灯备课,翻着教学书琢磨:咋能让娃们愿意听课?咋能把字讲得有意思?
她有主意的,不打骂学生。遇上不爱上课、总想着逃课去山上玩的,她不骂,就领着人家去操场搬砖头,让娃们搬着砖块来回走,搬完了问“累不累?”娃们喘着气说“累”
她就说“那你瞅瞅,是搬砖累,还是坐在教室里读书轻松?想一辈子搬砖,还是想以后走出去看看?”就这么实打实的话,反倒比骂管用,那些调皮的娃后来上课都坐得笔直。
对听话、进步快的孩子,她大方得很。自己一个月就一千来块的支教补贴,省吃俭用的,全拿来给娃们买东西——彩色的小贴纸,带卡通图案的笔记本,还有铅笔橡皮,谁上课认真、作业写得好,她就往人手里塞。
慢慢的,娃们不躲她了,下课就围着她转,“宓老师宓老师”地喊,有的把家里种的核桃偷偷塞她兜里,有的画张歪歪扭扭的画给她,她都当宝贝似的收着。
原本说好只去一年,结果暑假一到,家里催她回去,她愣是没回。拎着行李箱又走回了那条山路,跟爸妈说“再教一年,等这批娃上六年级我就回”。
可这“再教一年”,一教就没头了——2018年、2019年……一年年过去,她从刚去的年轻老师,熬成了学校的负责人,管着15个老师、200多个学生。
有个叫惹古的男孩,家里穷,爸妈非要让他退学去打工,她去了三回,门都没进去。第四回赶上大雨,她披着个破雨衣就去了,站在人家门口,任凭雨水浇得浑身湿透,扯着嗓子跟屋里喊:“叔婶,您让惹古回去读书!他现在能认几个字,以后就能走出去,不用一辈子困在山里!我保证他读书不耽误家里干活,我帮他补功课!”就这么硬顶着雨劝,那家人终于是松了口,惹古后来回了学校,成绩还不差。
她自己买了辆摩托车,就是出事时骑的那辆,山里路远,给娃们买书本、采购物资,总麻烦别人也不是事儿,她就咬牙花积蓄买了车,学着骑。
一开始摔过好几回,膝盖胳膊肘摔得青一块紫一块,后来竟练得熟练,车后座总塞着给娃们带的东西:从淄博老家背来的课外书,给感冒孩子买的感冒药,还有针线娃们衣裳破了,她就帮着缝补。
这八年里,她跟家里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明年就回来”。可年年都食言
最让她愧疚的是前两年,她爸心脏出问题住院,要做手术,家里急着叫她回去,可那时候正是期末,她手里攥着200多份试卷要批改,还有几个孩子等着她补功课,愣是没赶上第一时间回去。
等她忙完赶回老家,她爸都能下床了,看着她红着眼说“没事,你忙你的”,她躲在走廊里哭了半天,觉得自己不是个合格的女儿。
今年春节她回了趟家,终于是松了口,跟爸妈说“这回真不骗你们,等夏天送完六年级的娃毕业,我就回来,好好陪你们,也琢磨琢磨自己的事”。爸妈听了这话,高兴得好几天没睡好,早早给她收拾好了房间,想着闺女总算要回来了。
可谁能想到,这承诺再也兑不了现了。5月23号早上,她跟往常一样起得早,给几个住得远的孩子煮了粥,又检查了一遍要带的东西,就骑着摩托车往镇上赶
儿童节的礼物是她攒了俩月补贴订的,有书包,有文具,还有给每个孩子准备的小玩偶。那条路她走了无数遍,哪块有坑,哪段要减速,闭着眼都能摸清,可那天不知怎么的,就出了意外。
消息传回淄博老家,她爸妈当场就垮了,她妈抱着她平时穿的衣服哭,喊着“我的娃啊,你咋就不回来呢”。
后来山里的老师、孩子给她寄了20多封信,信封上歪歪扭扭写着“宓老师收”,有的写着“宓老师,我想你了,你什么时候回来教我们唱歌”
直到那时候,老两口才真真切切知道,自己的闺女在山里干了这么多事,受了这么多苦,也被这么多人记着。
有记者后来去了她住的小屋,不足10平米的地方,就一张床、一张桌子,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画。挂腊肉的铁丝还在,据说她平时舍不得吃肉,就买点腊肉挂着,偶尔给营养不良的孩子煮点肉汤。跟她一起支教的老师说,宓泽从没说过后悔,哪怕有时候累得坐在椅子上就能睡着,也总说“这些娃能走出去,我就没白来”。
她是没走出大山,可她把“走出去”的念想种在了娃们心里。那些被她劝回学校的孩子,有的考上了当地最好的中学,放假还会回小学看她,跟她讲城里的事;有的把她的照片放在课本里,说“以后要像宓老师一样,去帮更多的人”。
人这辈子总说要找意义,可啥是意义?宓泽才活了34年,没挣着大钱,没享过啥福,就守着大山里的娃过了8年,穿烂了5双鞋,最后连个完整的承诺都没给爸妈兑现。
可她走了之后,那么多孩子记着她,那么多人因为她的事红了眼,或许这就是意义吧,不是活得多风光,是你实实在在照亮过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