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包覆盖34个项目县:黑龙江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稳中向好
发布时间:2025-09-28 11:26:23 浏览量:1
黑龙江省妇幼保健院一项针对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课题分析数据显示:自2019至2023年的5年间,省内34个项目县营养包发放率和有效服用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超重率、贫血率等7个指标稳中有降。其中,儿童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分别从2019年的1.3%、0.6%下降到2023年的0.9%、0.5%。由该院课题负责人、副主任医师潘星月领衔撰写的调研文章,近期被《现代预防医学》和《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等期刊相继发表。
龙江实践:“营养包”破解脱贫地区儿童生长迟缓之路
潘星月介绍,儿童的营养情况是衡量人群营养状态的最敏感指标,也是人口素质的基础。全球5岁以下因营养不良死亡儿童占所有病死儿童的50%以上,因此国际上通常将这个年龄段以下儿童营养状况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数据显示,我国儿童营养状况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儿童营养问题更为突出;其中,贫困农村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约为城市的4—5倍、农村的1—2倍。
2012年我国实施脱贫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为100个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免费提供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的儿童营养包作为辅食补充品。黑龙江省于2015年启动项目工作,并于2019年将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项目县迄今已增至34个。就此,项目组依据2019—2023年《黑龙江省7岁以下儿童保健和健康情况年报表》《妇幼健康公共卫生服务情况年报表》,以及全省各地妇幼保健机构录入黑龙江省妇女儿童健康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对34个项目县及33个非项目县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指标变化及差异现状,做出详细的统计学分析。
聚焦项目成效:数据对比下关键指标改善幅度显著
研究结果发现:最近5年黑龙江省营养改善项目成效显著,累计受益儿童221471人,发放营养包1690117盒。尽管受出生率下降、农村适龄儿童少、流动孩童多等因素干扰,项目县受益儿童数和营养包发放数逐年递减,但通过扎实落实项目方案、加强健康宣教,营养包发放率和有效服用率呈“水涨船高”的态势。
在儿童生长发育指标方面,项目县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从2019年的1.3%、0.6%降至2023年的0.9%、0.5%,超重率、肥胖率从2019年的3.0%、1.7%降至2023年的2.9%、1.4%;非项目县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从2019年的0.9%、0.6%降至2023年的0.7%、0.5%,但超重率、肥胖率却从2019年的2.8%、1.2%升至2023年的3.4%、1.8%。
与此同时,贫血指标改善同样明显,项目县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中重度贫血率从2019年的6.2%、1.0%降至2023年的3.4%、0.5%,非项目县从2019年的4.2%、0.7%降至2023年的3.3%、0.2%,两地贫血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且项目县贫血率下降幅度(45.16%)显著高于非项目县(21.43%),低于中部省份及全国贫困地区平均水平。
2023年,34个项目县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超重率、肥胖率、贫血率、中重度贫血率等7项指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2.1%、-19.7%、-13.6%、-14.8%、-18.8%、-24.7%、-27.8%,分别是非项目县的1.3、1.3、1.5、2.4、20.9、1.6、0.8倍。其中,项目县生长迟缓率、消瘦率、超重率、肥胖率均低于非项目县。
应对“隐性饥饿”:儿童营养改善与肥胖防控需并举
潘星月分析指出,以谷物为基础的粥和面,是此前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婴幼儿主要辅食来源。虽然能吃饱肚子,但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摄入不足,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隐性饥饿”。而营养包以非转基因大豆及大豆蛋白制品为基质,里面精准添加了钙、铁、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且各营养物质配比科学,长期服用可促进儿童体格生长。项目地区通过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了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水平,而非项目地区家长相关知识相对缺乏,儿童饮食结构不合理,可能导致超重和肥胖发生率降幅较低。
潘星月告诫,5岁以下儿童处于体格生长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儿童期超重肥胖可能持续至青春期和成年期,增大成年期肥胖相关疾病风险,其危险因素包括出生体重≥4000克、进食速度快、体育锻炼匮乏等,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早期预防和生长干预。未来,仍需持续加强脱贫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的推广与宣传,开展有针对性的健教活动,同时做好儿童超重肥胖早期筛查与干预,不断提升儿童健康水平。(衣晓峰 樊睿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