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播放量与商业成绩“倒挂”,国产动画IP为何抓不住情绪经济红利?

发布时间:2025-09-27 08:57:28  浏览量:2

作者:田野

编辑:努尔哈哈赤

长期以来,由于视频平台的外显数据标准不一,不同平台之间动画作品的横向比较与效果评估始终面临阻碍。

好在近日,阿里巴巴旗下的第三方文娱行业数据分析软件灯塔专业版全新上线了动漫正片播放量板块,尽管可能会受到公司归属因素的影响导致一定偏差,但仍为当前国产动画领域的播出情况提供了相对统一的数据参考。

为此,本文将以灯塔数据为依据,分析今年主要国产动画作品的播出表现,并以相关榜单的作品为范畴,梳理了官方社媒透露的联名合作信息,进而剖析国产动画IP在商业化方面的最新动态和根本特点。

新番榜:优酷《沧元图2》4.38亿播放领跑,爱奇艺新片单37部动画能破局吗?

先看作品播出表现。灯塔专业版的动漫正片播放板块分为【新番榜】和【年番榜】两个部分,其中前者统计近90天有更新的非年番动画,后者统计全年不断更的国产年番动画,并均以正片播放量为排名依据,但仅统计至第十名。

其前段时间还基于此发布了《2025年暑期档动画正片播放量排行榜》,为我们了解今年暑期国产动画的播出热度提供了参考。

榜单显示,新番榜的前十门槛为1.04亿次,但有6部作品均在1.66亿次以内,整体差距不大,仅前四作品的播放量超过2亿次。其中,优酷平台独家播出、2024年末上线的《沧元图2》排名第一,统计周期6月1日-8月31日的92天内,累计正片播放量为4.38亿次,是新番榜唯一破3亿次播放作品;腾讯视频出品的《诛仙3》以2.99亿次播放排名第二;B站出品的《灵笼2》以2.43亿次播放排名第三。

从平台归属来看,前十作品中有5部来自腾讯视频,3部来自B站,2部来自优酷,爱奇艺则暂无作品上榜,基本反映了当前国产动画剧集的平台竞争格局。

同时,结合各平台站内数据还能看出:一方面,榜单统计数据存在一定偏差,例如《灵笼2》实际站内正片播放量(不含预告及相关切片)经统计约为2.1亿次(5月23-9月25日),《非人哉第三季》为B站独播而非全平台播出,且目前累计播放量约为5500万。另一方面,今年国产新番动画的整体表现略显平平,例如腾讯视频的《诛仙3》和《诡秘之主》站内最高热度分别仅突破21000点和20000点,目前热度则降至15500点及10500点的水平,而去年暑期上线的《剑来》与《斩神之凡尘神域》最高热度则分别突破25000点和23000点。

与之相比,靠着《沧元图2》和《云深不知梦》的优酷则表现相对亮眼。其中《沧元图2》的站内历史最高热度达到9011点,成为优酷首部热度破9的动画作品,近30天的热度仍有7140点。首部3D女频国漫《云深不知梦》靠着“大女主复仇爽番”定位赚足眼球,播前预约量便突破225万大关,开播后热度峰值达到8620点(为优酷站内历史第二高国漫),近30天热度值仍高达7512点。

近日,优酷还发布了最新的片单,其中包括《沧元图3》《师兄啊师兄年番》《神墓年番》等8部作品。不难看出,持续聚焦“新国风”路线的优酷在国漫内容的挖掘、开发与打磨上,已逐步形成成熟体系,愈发显得得心应手。

另一边,爱奇艺也于近日发布了最新片单,完整片单包含《大主宰》《我有一剑》《元尊》《踏星》《天渊》《夜无疆》《逆天邪神》7部年番作品,以及《苍兰诀2》《成何体统2》等热门动画续集,合计共37部作品。从片单规模与内容配置可以看出,爱奇艺在动画剧集领域的内容布局仍展现出强劲战略决心,但具体执行与落地效果则有待进一步观察。

年番榜:《凡人修仙传》9.78 亿播放断层第一,暑期档TOP10全在“讨好”男性观众?

年番榜方面则由B站出品的《凡人修仙传》拔得头筹,其总播放量高达9.78亿次,在上榜所有作品中断层优势显著;腾讯视频出品《仙逆》和《斗破苍穹 年番》则以6.63亿次和5.39亿次的播放分别排名第二、第三。

从整体播放数据看,年番榜前十的门槛达到2.34亿次,是新番榜的两倍有余,且3部作品破5亿,1部破4亿,3部破3亿。不难看出,与新番相比,年番作品的整体播放量要高得多,其在国内动画剧集市场的统治力可见一斑。而播出平台上,10部上榜年番作品由腾讯视频和B站“承包”,其中腾讯视频更是占到8部之多,显示出其在年番市场中的绝对主导地位。

综合新番榜与年番榜数据可以发现,暑期档TOP10国产动画作品中,腾讯视频同样占据了8席,此外的两席则分别被B站的《凡人修仙传》和优酷的《沧元图2》占据。而从年番/新番维度看,则TOP10作品中仅《沧元图2》《诛仙3》两部为新番,其余8部均属年番范畴,年番在播出层面的优势十分显著。

不过,尽管年番作品凭借持续稳定的更新节奏,有效稳固了当前国产动画剧集的用户基本盘,但也面临显著挑战:一方面,较长的集数篇幅问题,抬高了新用户的“入坑”门槛,削弱了潜在受众的转化效率;另一方面,伴随年番成长的核心粉丝圈层易呈现固化特征,粉丝对作品的主导性诉求增强,饭圈化倾向逐步加剧。近年来,因IP改编细节引发的舆论争议频发,不仅影响作品口碑,更对用户拉新与商业化拓展形成制约,而在年番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腾讯视频自然受到的负面影响最大。

此外,年番作品虽引领了近年国产动画剧集的整体发展,但也加剧了内容趋同性的问题。例如,从类型维度看,年番榜TOP10作品全部为小说改编的三维动画,且除《吞噬星空》外,均聚焦玄幻题材。新番榜的作品虽相对类型多元,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类型趋同的现象,10部作品中小说改三维动画也有4部之多。这一现象虽然客观上推动了国产三维动画整体品质的快速跃升,但内容的同质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多元受众的覆盖能力,造成部分原有受众特别是女性观众的流失。

根据百度指数的数据,暑期档TOP10国产动画作品中男性观众占据绝对主导,有9部作品的男性观众占比超过60%,且其中有5部男性占比超70%。而近年来以“情绪经济”为代表的线下商业浪潮正由女性消费者所主导。

也因此,由于目标用户画像与该消费群体存在显著偏差,使得国产动画剧集行业在这一轮线下商业红利的挖掘与获取上,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不利于行业整体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下文雷报梳理的国产动画IP商业化联名事件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一情况。

18个IP年内154次联名,小说改三维动画IP平均联名仅5次,沦为市场“不争之地”?

通过梳理官方微博发布的信息及小红书平台的相关资讯,雷报统计了上述年番榜和新番榜TOP10作品的商业化情况。

数据显示,除《紫川》外,其余18个IP(斗罗大陆有两部作品上榜)年内均存在联名事件,共计联名154次,其中9个年番IP联名49次,9个新番IP联名105次(人工统计存在误差)。

在商业化层面,播放量更多的年番IP似乎远不如新番IP。但实际上,新番IP的105次联名中小说改三维动画IP(3个)仅贡献了13次,问题的关键或许并非在于新番或年番,而是在于IP的内容调性。

比如,IP来源类型上,14个小说改IP共计进行了86次联名,平均每个IP联名6.1次左右;制作类型上,14个三维动画IP联名联名82次,平均每个IP联名约5.8次;若综合起来,则12个小说改三维动画IP共计联名62次,平均每个IP联名仅5.2次,是联名次数最低的一种类型。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非小说改IP的平均联名次数为17次,非三维动画IP的平均联名次数为18次,而兼具“非小说改编”与“非三维动画”双重属性的IP,平均联名次数更高达24次,前后的对比可谓惨烈。仅从联名频次这一维度即可初步判断:在播放端占据优势的小说改编三维动画,其商业化表现却相对滞后,反映出市场对该类IP的商业价值认可度与预期均处于较低水平。

具体到IP来看,统计的18个IP中,《非人哉》以31次联名位居首位,显著高于其他IP。今年恰逢《非人哉》诞生十周年,品牌不仅围绕周年庆策划了系列联动活动,还于暑期档推出了大电影,尽管电影口碑不佳,但考虑到该IP原有内容的优质性,以及在市场中积累多年的口碑和粉丝基础,电影带来的负面影响整体较小,IP依然具备较为良好的商业合作基础。因此,较多利好因素的叠加,也使其在短期内实现了联名次数的快速增长,成为本次统计中表现最突出的IP。

而从目标人群画像来看,该IP女性用户的占比超过61%,与上文所述的播放TOP10国产动画IP的画像恰好相反。进一步观察市场可见,当前商业化表现突出的动画IP,诸如国内的《魔道祖师》《时光代理人》《罗小黑战记》,日本的《Chiikawa》《排球少年》等也都是由女性用户占据主导。

不过,若仅以用户性别这一单一维度对IP商业化表现进行归因分析,未免过于片面。实际上,像是本文梳理的其他联名较多的IP,例如以17次联名位列第二的《凸变英雄X》,以15次联名排在第三位的《诡秘之主》和以13次联名排名第四的《灵笼》,这些IP的联名次数同样不少,但用户画像则以男性用户为主。

此外,男性用户占主导的小说改三维动画IP中不少也有不错表现,比如播放量前三的《凡人修仙传》《仙逆》和《斗破苍穹》均有9次联名,播放量第四的《沧元图》和B站的另一重磅年番《牧神记》也各有8次。

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其一,该类型头部IP虽以男性用户为核心受众,但毕竟是头部中的头部,其知名度和用户基本盘基础极高,叠加各大平台的资源倾斜与扶持,至少在联名的数量上是少不了的。但播放量稍低一档的其他同类IP的商业表现则明显落后,诸如《完美世界》《吞噬星空》《遮天》等,其联名次数仅有2次,反映出市场对该类型IP的商业化市场容量极为有限,无法为更多同类型IP提供充足的商业化空间。

其二,除了联名的数量外,我们更需要考虑联名的质量和商业成效,这才是更能深度反馈IP商业价值的维度。以上文提及的《凡人修仙传》《仙逆》《斗破苍穹》《沧元图》《牧神记》为例,在联名质量上,五大IP的43次联名以三大类为主,包括垂直度较高的衍生周边联名24次(且多数合作方为知名度较低的新兴品牌),地方性商业体或文旅联名7次,语音包、主题皮肤等虚拟类联名6次,整体联名品牌的知名度、合作内容的规模、深度以及传播广度均处于较低水平,缺乏如国内游戏IP那样的联动全国的大规模联名活动。在成效方面,也较少有特别拿得出手的商业表现,大多数联名还是处于内部粉丝“圈地自萌”的状态。

结语:

不可否认,近年来以谷子、潮玩、卡牌为核心载体的“情绪经济”快速崛起,为我国动画行业商业闭环的构建与完善提供了关键支撑,有力地助推了动画IP从“内容传播”向“商业变现”的跨越。相较于前几年,当前国产动画剧集IP的商业化进程客观上已实现显著进阶。

但遗憾的是,动画核心观众与谷子消费群体存在明显的用户画像错位,这导致“情绪经济”对动画行业的正向反馈效能被大幅削弱,下游衍生消费市场的火热难以有效传导至上游动画内容创作与创新端。行业发展整体的境况并未得到显著改善,头部平台仍深陷同质化内容竞争和用户基本盘存量博弈的双重困境,动画制作公司更面临内容开发资金不足、优质人才流失等问题。

从产业链全链路视角拆解破局方向,则对于上游动画内容开发端而言,在既有“男性向小说改三维动画”品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亟需探索更多新的品类——无论是偏向治愈日常的生活流动画、聚焦现实议题的写实向作品,还是像《云深不知梦》这样新国风题材上“大女主向”的探索,只有尽可能地通过内容品类的多元化打破受众圈层壁垒,才能为行业争取更广泛的用户基础,也为后续商业化变现创造更多可能性。特别是当下传统女频古偶真人剧渐趋式微,此时探索契合女性观众偏好的动画内容,正是承接女频内容消费需求、挖掘动画市场新增量的重要时机。

而对下游衍生授权端来说,也不应将“情绪经济”的受众局限于女性群体,男性消费者的消费潜力同样具备挖掘空间。尤其当前下游衍生市场已逐渐陷入同质化竞争僵局,如何针对男性用户的消费习惯与需求痛点,研发契合其偏好的产品形态与服务模式,不仅有利于进一步释放衍生市场的增量空间,更能推动“内容创作-衍生消费”闭环的贯通,实现行业上下游的正向互动与价值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