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勇敢小羊”而非一只“娇羊”
发布时间:2025-09-26 21:11:31 浏览量:1
□代婷(中国人民大学)
“租房、找工作、做饭、上班,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我都一个人完成了,我是最勇敢的小羊。”“凌晨突发肠胃炎,独自去看医生,我是最勇敢的小羊。”“拖着行李箱,带着厚厚的复习资料,独自去远方的学校面试,我是最勇敢的小羊。”……
最近,“勇敢的小羊”系列视频走红网络。网友们列举自己生活中独立勇敢的瞬间,并以“我是最勇敢的小羊”作为结束,将自己代入童年动画的角色,进行自我调侃与鼓励。这并非一次简单的怀旧潮,而是当代年轻人在社会压力下,进行集体心理调适的微妙缩影。
年轻人在儿时动画中寻找寄托的现象并不罕见,但却又是第一次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行动,演变为一种互联网潮流。这与这一代年轻人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
在过去,他们的童年有《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大耳朵图图》、CCTV-14、金鹰卡通。这些内容是通过定时、线性的电视播出的。那种每天定时守在电视机前,一直看到“休息一下,马上回来”的记忆,与后来互联网时代算法推荐、高度碎片化的短视频体验截然不同。而从有线电视时代到互联网时代的转变,是独属于这代年轻人的成长背景,也相应地塑造了他们共同的“独家记忆”。那些温暖的旧时光早已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远去,为“集体怀旧”行为的出现奠定了共同物质基础。
而在当下,社会竞争激烈,“内卷”“焦虑”成为常态。成年人背负着绩效、房贷、人际关系的重重压力喘不过气。优绩主义盛行,网络空间中铺天盖地的“自我提升”营销常让人觉得“我还不够好”。从小被置于竞争轨道的年轻人,面对充满变化与不确定性的时代,难免感到焦虑、迷茫、不安。相比之下,童年代表着目标单纯、反馈直接的世界,承载着温暖、被保护的记忆,成为了短暂的心灵避风港。
正如《奇思妙想喜羊羊》动画主题曲中唱到的“慢慢长大的小羊/一天一天更坚强/再多困难不怕/再多险阻也去闯”,热帖里,年轻人肯定自己微小的成就,分享自己独立面对困难的勇敢瞬间。这类帖子地走红形成了一种温柔的合力,它在不断肯定着每一个微小瞬间的价值。不必成为比谁都优秀、事事完美的大人,只需要慢慢成为“聪明勇敢的小羊”就足够。
这种话语巧妙地批驳了“优绩主义”认为的成功完全源于个人努力和能力,并将人分为三六九等的逻辑。在这里,价值的关注点从“我取得了什么优绩”滑向了“我作为我本身,存在的价值”。我不需要成为“人中龙凤”,我只需要做一只“聪明勇敢的小羊”就已足够。这是一种对“你必须特别优秀才值得被爱”的社会规训的温柔反抗,它肯定了“平凡努力”的价值,看见了普通人平凡生活中的微光。
然而,随着话题发酵,部分帖子就变了味。诸如“男朋友出门了,我一个人在家里等他,怕黑但还是坚持下来,我真是一只聪明勇敢的小羊”的“娇羊文学”开始出现。最初的“我是聪明勇敢的小羊”,重点在“聪明勇敢”所代表的内在力量。而“娇羊文学”则更强调“小羊”的弱小、呆萌、需要被呵护的特质。这种演变将关注点从“勇气和智慧”转移到了“安于弱小并寻求外部安慰”。当“勇敢”被娇弱稀释,其反抗现实压力的锐度也随之减弱。它从一种积极的自我肯定,滑向了一种自我矮化。
“勇敢小羊”的核心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而非弱化自己的能力,将自己放在低位寻求依附。人们所共鸣的,真正“聪明勇敢的小羊”,是即使平凡弱小,仍旧迎难而上的积极行动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