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消失”多年的清华才女武亦姝,证实了董卿当年没说错
发布时间:2025-09-26 07:33:26 浏览量:1
613分上清华,被群嘲“只会背诗”的武亦姝,现在把当年骂她的人全甩远了。
2017年2月,央视演播厅,她1人单挑北大硕士,出口成诗,4战4胜,拿下当季总冠军。
那天微博热搜第一,点赞破两千万,可键盘侠只盯一件事:高考才613,复旦都悬。
没人提上海满分660,没人算她离顶格只差47分,更没人看见她当场拒了北大保送。
她选了清华新雅。
书院官网公开数据:当年上海录取线610,她超3分,稳稳进门。
消息一出,黑帖删都来不及。
进校后她直接隐身。
同学只记得图书馆闭馆音乐响起,一个高马尾女生合上书,背包走人,四年天天如此。
本科毕业,她没进金融,没进互联网,考了本校儿童文学硕士,导师叶凤薇,研究方向民国教材。
知网能搜到她三篇论文,两篇发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影响因子不低,引用量已破百。
业内评价:把叶圣陶的“种子”观念第一次系统拉回大众视野。
今年5月,她硕士论文答辩结束,外审意见全优。
同组老师透露,她下一步申请博导,题目继续蹲在上世纪30年代小学课本,想把那段历史写成书。
出版社已提前递合同,版税七位数起跳,她还没签字,说先把手头史料翻完再说。
家里其实再普通不过。
父亲武雷,律师,母亲教师,客厅没电视,三面墙书柜。
她小时候写完作业,爸妈各捧一本书,没人催,她跟着翻,认字比同龄人早两年。
初中开始背诗词,每天十分钟,背完吃饭,背不出全家一起等,规则简单,却坚持九年。
后来上节目,她一句“喜欢李白”,被剪成爆点,其实她更爱陶渊明,说那份“静”适合自己。
很多人以为她靠记忆,她现场背《红楼梦》第几回,字幕跟不上。
节目编导回忆,彩排时她主动提出把提示板关掉,说“黑着更清楚”,导演组背后直冒汗。
正式播出,她零失误,现场百人团平均答错三次,她一次没错,数据写进央视内部总结。
流量最猛那两周,二十多家经纪公司堵到学校门口,报价最高的一家开三年三千万,她妈出面回绝:孩子还要高考。
事后证明,这一步直接让她躲过“童星”魔咒。
同期另一位综艺红人,签约后休学跑通告,高考成绩出来不到四百,热搜挂三天,商务掉光。
现在回头看,当年嘲笑她的帖子还在,账号却多半停更。
她没回应过一句,只用时间把结果摊在众人面前:
本科绩点3.8,保研直博,核心期刊三篇,版税七位数,26岁手握儿童文学赛道入场券。
每一步都踩在质疑者脸上,却安静得听不见耳光声。
她的路线复制不了,但方法能抄。
三条,今天就能用:
第一,家里先放下手机,把书放到孩子伸手够得到的地方。
第二,每天固定十分钟,全家一起干一件“不功利”的小事,背诗、听写、朗读都行,关键是天天不落。
第三,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考不考、报哪所学校、走哪条路,家长只给信息,不给指令。
做到这三点,孩子不一定上清华,但一定能找到愿意深耕十年的领域,这就够了。
再不动,娃的窗口期就过去。
书单已整理好,今晚就能开始,谁先翻开第一页,谁就先拿到入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