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董宇辉没说错!“消失”多年的清华才女武亦姝,早有了新的打算

发布时间:2025-09-25 19:10:00  浏览量:1

文|辣辣

16岁凭借过人的诗词功底拿下诗词大会冠军、放弃北大保送名额自己考入清华……

从小就被称为“才女”的武亦姝,自从拿到冠军后,就变得低调起来,看来董卿和董宇辉当初真的没说错。

如今毕业后的她,又在做些什么呢?

一、16岁少女惊艳众人

当年那个年仅16岁,留着长头发的少女,站在诗词大会的舞台上,一开口便震惊了所有人。

她小小年纪就出口成章、才识过人,实力不容小觑。

大家都很喜欢这个有灵气的小女孩,可万万没有想到,她居然能够打败北大女博士。

之后还凭借一己之力,击退飞花令中的百人团,拿下全国冠军。

在舞台上,她留下了惊艳众人的表现,一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门下”足以见得她的学识渊博。

来到总决赛,她第一轮就赢过对面317人的团队。

不仅答对了所有题目,并且还创造了这个环节历史上得分的最高记录,实在太让人惊艳。

第一轮的获胜给了她极大信心,在接下来和王子龙的对决中,她几乎不带思考,就说出了一堆带有酒字的诗句。

真是一点都不给对手留退路,直接拿下成为攻擂者。

武亦姝站在台上,完全没有第一次面对镜头和观众的生涩与紧张,完全就是一副从容自若的模样,台风非常稳。

并且在和比自己年纪大、阅历深、学历高的对手PK时,她完全没有展现出害怕的一面。

无论是北大博士生陈更,还是博古通今的沙场老将彭敏,她都落落大方、从容应战。

任谁也不会想到,她当年只是个16岁的小女孩。

这位“国民才女”一夜之间火爆全网,她2000多首诗词的储备量可不是盖的。

加上她好读书、有才气,所有人都会以为她会利用诗词大会总冠军这个名头,好好为自己的未来规划一番。

可她却不想在浮华的名利场中游走,清醒如武亦姝,她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有自己清晰的认知。

当时,她已经获得了北大的保送名额,但她想证明自己,于是放弃了这个机会,想看看自己的实力究竟在哪。

这样能力强的人自然不会差,她通过普通高考,成功考入了清华。

可是自从上了清华后,她就销声匿迹了。

能够培养出武亦姝这样难得一见的才女,她的家庭肯定不简单。

很多人都觉得她生性聪慧,这种天赋是别人怎么比都比不上的,活脱脱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但只要了解她的成长历程,就会知道,即使再有天赋,也要长久的累积和努力。

她的父亲是业内有名的律师,君合的合伙人之一,母亲是一名美术老师。

这样的家庭背景,为她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教育资源。

从小便跟着父母耳濡目染,家里读书的氛围感染了她,年纪小小的武亦姝迷上了古典文学,经常在家里的书柜翻阅。

从她6岁开始,父亲就制定了一个习惯,每到下午四点半,全家人都要放下手机,开始每天的阅读时间。

这个习惯整整坚持了12年,在这12年里,武亦姝的知识涵养在书籍的海洋里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并且她阅读了许多诗词,能够背诵出来的,就超过了2万首。

这种能够沉下心来静心阅读、努力钻研的习惯,也被她带到了学习上。

面对棘手的难题,她认真反复琢磨,能够拥有优异的成绩,和她自身肯刻苦是息息相关的。

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她被名牌高中复旦附中提前录取了,并且在高一那年,她就站上了诗词大会的舞台。

当年董卿曾经说过一句话:“想要孩子长成什么样,你就得是什么样。”

这句话放在武亦姝的家庭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父母的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当父母的带头沉迷手机,不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那么就别想让孩子成为一个爱阅读有涵养的人。

不仅如此,董宇辉也一语道破了天机:

“你是不可能成为你没见过的物种的。”

所以说,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

父母不但以身作则,让武亦姝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也给予了她足够的自由,让她自在生长。

在诗词大会“火出圈”后,武亦姝亲手褪去了自己身上的光环,她没有像旁人所以为的那样,顶着这个名头去接商业广告、捞快钱。

而是低调入学清华,自动从人们的视野里退出,这个决定让人惊讶,但同时也让她收到了很多赞赏。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人都想博出名分一杯羹,像武亦姝这样淡泊名利,只想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的人不多了。

出名之后,她婉拒了所有记者的采访,也没有出席过任何活动。

网传她之后会去牛津大学继续深造,可消息是否确切,现在还无从得知。

如今从新雅书院毕业后的她,想继续在儿童文学领域深造。

这个发展方向让很多人都意想不到,毕竟她当年以诗词出圈,而且在节目上,她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不过这个方向,也足以证明,她想让更多小孩接受古典文化之美的熏陶。

毕竟从娃娃抓起,才能打下良好根基。

她并不为高薪诱惑,只为心中理想,因此她拒绝了多家知名企业抛过来的橄榄枝,放弃了金融、科技等高薪赛道。

武亦姝说,她正在通过努力,成为能够为儿童文学领域工作的人。

或许这就是读书人的担当,她想用自己的力量,将诗词之美、文化之美传播得更远。

从《中国诗词大会》上惊艳众人的16岁少女,到放弃保送、凭努力考入清华的实力少女,再到毕业后立志深耕儿童文学的追梦者。

武亦姝的每一步选择,都有她自己的打算。

父母的言传身教,塑造了她的底色,而她自身的定力与坚守,更让我们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