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篇:长假中如何避免冲突,实现有效亲子沟通?
发布时间:2025-09-24 23:26:57 浏览量:1
为什么长假很容易变成“亲子冲突高发期”?这事儿全是孩子的错吗?不是。全是家长的错吗?也不是。它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咱们和孩子的“期待”不一样。 孩子心想:“哇,好不容易放假了,我可得加油玩儿!”而咱们家长心里盘算的是:“总算有时间了,得抓紧查漏补缺,可不能落后。”您看,这假期在咱们和孩子心里,根本就是两个定义,起点不一样,路上就容易撞车。
第二个原因,是“空间”太挤了。 平时孩子上学、我们上班,各有各的空间。长假一来,天天在一个屋檐下,彼此的缺点看得清清楚楚,摩擦的机会自然就多了。
第三个原因,是生活的“节奏”乱了。 固有的生活秩序被打乱,孩子容易松懈懒惰,我们呢,容易焦虑。咱们一焦虑,看孩子哪儿都不顺眼,就会开始唠叨,一唠叨,孩子就特别烦。这就像是火星碰上了炸药,一触即发。
咱们怎么办呢?
送您三个有效沟通的“小妙招”:
第一个小妙招,连接先于纠正。这是啥意思呢?就是在您想纠正孩子的行为之前,先想办法跟他的情感连接上。举个例子: 您看见孩子打游戏一个小时了。如果您开口就是:“怎么又玩手机?作业写完了吗?”这大战立刻就要爆发。
那该怎么做呢? 您可以走过去,心平气和地坐他旁边,看看他在玩什么,然后说:“这个游戏看起来挺有意思的,是什么让你这么着迷啊?”或者“这个主播讲得不错啊。”当您表现出对他的世界感兴趣时,他就感觉您不是来“管”他的,而是来“懂”他的。这心门一打开,后面您再说什么,他才会听得进去。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理儿。
第二个小妙招,沟通时,多听少说,关键在于用耳朵,而不是只用嘴巴。首先要学会“积极倾听”。 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咱们先别急着讲道理。试着用“嗯啊技术”、或者说“我感受到了…”、“你觉得很委屈,是吗?”这样的话,去帮他把情绪疏放出来。这比一百句道理都管用。其次要学会说“我”开头的话,而不是“你”开头的话。 “你信息”像刀子:比如 “你真懒!”“你总是把房间弄得像猪窝!”这样的话是对孩子的指责,孩子会防御和反击。 “我信息”是桥梁:比如这样说 “看到房间这么乱,妈妈觉得有点心烦,咱们一起收拾一下,看着也清爽,好吗?”这样子只是表达我的感受和需求。
第三个小妙招,合作代替控制。 咱们要把孩子从“被管理者”变成解决问题的“合作者”。比如玩手机这件事, 别下死命令。可以开个家庭会议,一起商量一个《家庭电子产品使用公约》。问问孩子:“你觉得假期里,每天玩多久比较合理?什么时间玩最不影响学习和休息?”让他自己参与制定规则,他执行起来的意愿会高得多。给他主动权,他才能学会为自己负责。这正是我们第一讲里面讲的,为什么要把孩子变成“合伙人”。
咱们来“实战演练”一下?光说不练假把式,咱们模拟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叫孩子起床,叫不动。
普通的说法是: “都中午了还不起!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像什么样子!”估计战争马上要开始了。
智慧的说法是:轻轻走进屋,拉开一点窗帘,温柔地说:“睡得好吗?太阳晒屁股啦,妈妈做了你爱吃的煎蛋。”“咱们之前说好9点半开始一天的活动,现在快10点了哦。你是想再睡5分钟,还是现在起来享受美味的早餐?”给出孩子选择的机会,邀请孩子合作。孩子也是识相的,给了他台阶,他一般会下的。
第二个场景:催了无数次,孩子就是不写作业。
普通的说法是: “说了八百遍了!非得拖到最后一天,哭着做作业哈!”这是家长在发泄自已的情绪,对孩子毫无用处。
智慧的说法是:找个轻松的时间,比如吃完水果,坐下来:“宝贝,咱俩聊聊作业呗,是不是觉得任务太重了,或者有哪科特别难?”就耐心听他说困难。“那咱们一起把大任务拆成小块好不好?比如今天下午就做数学这两页,做完你就自由活动。怎么样?”
家长朋友们:假期最珍贵的,不是去了多少名胜古迹,而是享受家里那盏灯下,彼此温暖、相互理解的时光。咱们和孩子沟通,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赢”他,让他听话;而是为了“赢得”他的心,让他愿意向我们敞开心扉。当我们的语言里,少了火药味,多了理解;少了命令,多了商量;少了控制,多了信任时,您会发现,这个长假,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进步,更是亲子关系的巨大飞跃。
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会说话、懂沟通的智慧家长,陪伴孩子度过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假期。